读经典名著 做智慧教师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实现智慧光芒的教师必定是一位与书为友的阅读者。
第n次拜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走进这本处处闪现伟大教育家真知灼见的书,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从中我悟到许多道理,这部书将成为我教师生涯的指路明灯。
一、努力做学生的好榜样
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能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好榜样。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写到:“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他认为,教师只有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才能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职责。确实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因此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因此,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再读这本书我又一次警醒到在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首先在各个细节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任何不良的言行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无法挽回的。教育他们热爱劳动,那么我也要关注环境卫生和教室清洁,首先做到自己也能随时弯下腰捡起地上的纸屑;教育学生讲文明礼貌,我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不能挖苦讽刺他们。当师生见面时,别总怪孩子不懂礼貌,我们老师先笑脸相迎,亲切问候,学生自然会热情回应;教育学生搞好团结,我首先做到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处理班级事物要“一碗水端平”;我们附小十分重视孩子的写字教学,我想教育学生书写认真工整,我首先在板书时要求自己做到书写规范。上课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所以做学生的好榜样是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先决条件!
二、尽力成为最专业的教师
教师职业应是一种具有专业素养与技能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一个有智慧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专业教育素养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提高教师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是教师的精神需要。
教师要虔诚地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在阅读中净化心灵,增长智慧。反思我自己,平时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回家也有许多杂七杂八的事情要料理。能静下心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毕业以来着实没有读过几本教育名著或教学杂志,想想心中都有些发虚。知识的积累仅靠求学期间的学习是不够的,更在于从教之后的不断拓展与加深。有人曾说:“专家应该是这样的人:他们绝不认为自己的本领已经足够,而是准备花费一生的时间去磨砺自己,并且乐此不疲。”刘翔跑得快,是他坚持不懈,刻苦训练的成果。教育永无止境,学习一刻不停。
所以今后,我要谨记大师的教诲,不但要求学生,而且要求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自身的修养,做一名智慧教师。
三、全力转化落伍的学困生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值得教师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一年级就开始出现落伍的,考试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了二、三年级甚至有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学生呢?”是这些学生太笨,还是应从教师自身寻找原因?面对后进生,我们总有太多“恨铁不成钢”的感慨!苏霍姆林斯基提到: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走到他们跟前,看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提出专门为他们准备的习题。设法使他们独立思考,促使他们在每一节课上,在脑力劳动中哪怕获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看到这里,我十分汗颜,因为我很少有另外降低要求给学困生布置过什么特殊的作业,却总是要求他们完成和其他孩子一样的任务,在让他们费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作业之后,还总是嫌他们做的不够快,不够好。学困生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更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些阳光给他们。苏霍姆林斯基转化“学困生”理论就如一道强光穿过层层迷雾直射教学的田园,让我醍醐灌顶。我班上有一个叫刘刚的学生,今天刚学到的,明天就忘了一大半,只能考个四、五十分,是学困生的典型。我试着降低要求,让他从最基本的口算计算开始,不断表扬、鼓励他。一段时间后,他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了许多,上课也能举手发言了,毕业考试居然得了78分,真是太棒了。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观察到大多数学困生表面上表现出无所谓、不求上进的态度,但内心还是要求进步的,所以我相信只要我们参照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结合学生实际,全力去爱他们,相信他们,鼓励他们,以“爱”动其情,以“诚”暖其心,以“严”导其行,那落伍学生也能优秀起来。
与苏霍姆林斯基这位顶级大师对话,每每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一辈子,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他那光辉的教育思想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每一位有志于做一名好老师的人都应该阅读此经典,都应该走近这位大师,去聆听他的嘱咐,去成就自己智慧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