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人读书,第一眼入目的,那可就是插画了。

  小学时刚发下来的书,先把每一本里面的插画全看一遍,哪个插画好看就看那篇文章。

  对插画最熟悉的部分非属语文书不可,我最熟悉的插画,就是让钢珠从瓶里出来那篇文章,穿粉红色连衣裙的女指引着其他两位让钢珠进出,人物神韵有佳,细节化工扎实;最重要的是色彩夺目,让我一下看了好几遍。

  刚入初中时就开始附庸风雅起来;偷偷地把语文书页数全翻一遍,快速浏览插图,然后用高深莫测爱读书好儿郎的样子从头翻阅起来,之后再入翻阅自己最喜欢的插画。现在想起,莫名好笑。

  随着初中内容的丰富,插画却开始在书中衰败起来。人物介绍一个个都有了人像,写景的文章却不再有美景。

  我无法克制自己对插画的追求,我饥渴难耐,饿狼似的向外探求。

  起先读的是小有名气的《故事会》。里面的插画清一色的画风,线条敷衍杂乱,却又凸显人形,只能评价为风格独特,我却无法欣赏,一篇一篇地读故事解小愤。

  而后便读的《读者》一刊,刊里几乎每篇文章都有丰富的插画,颜色鲜明靓丽,人文饱含人气,和文章相得益彰,且风格多变,没有视觉疲劳;要说评价,那可比语文书好多了。

  人是贪得无厌的,想要的东西会愈来愈多,我还不满足。

  往书籍深处探索,发现了恰似儿童读物的绘本(说是儿童读物,倒是有点亏欠它;绘本分类居多,我就不详细介绍了罢)。

  绘本独特新颖,以“画”为主,“文”为辅,为许多画师开创了一条条大路。有了更广的选择基础上,我挑选绘本更加严格。

  细节要繁多,风格要独特,色彩要整齐,意境要凸显;以上是我收集绘本的原则。

  目前收集的绘本还是课外读物,大都是年轻作家和画师的作品,因为意境深厚而不红火,一直忽冷忽热(大概是因为不是儿童读物罢)。还有更冷的作品,也就是课内的绘本。

  目前我发现的课内的绘本有:《荷塘月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背影》

  经我严格观察与发现,这些出名文章的绘本,既结合了文章意境,画风又不随世俗,细节与色彩互相倒映,让人深醉在文学与美学交融的美酒中。

  画师皆是老一辈,怪不得如此入情入境,可惜的是过于冷清,知晓的人少之又少。害!难道插图不能引起阅读兴趣吗,我疑惑又无奈,只能祈祷以后课本上的插画越来越多,然后继续收集绘本罢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