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把财政置于历史社会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去分析和研究,采用了 大历史、大思路 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在总体框架上不是采取新财政论财政的旧模式,而是在纵横两个维度上,从更宽广的角度中,把财政的发展变化置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的总体进程之中;把财政制度放在当时的社会矛盾运动中的展开,去考察和研究,并努力揭示中国财政发展中的一些规律。
从今天阅读的内容,本人想到了之前看到的一些关于明朝历史资料包括小说等中提到的明朝中后期的财政状况:明朝即便在嘉靖年间,国家财富也是非常富有的,为什么会没有税收可以支撑后来的国家财政。
其实,很简单,没有钱。
更确切的来说,是没有实物货币。
在明朝,自洪武帝发行宝钞,多数是以纸币以及铜钱的制式在流通,真正大型的银锭,属于只有政府才能拥有使用,而且,宝钞是受到条件制约的,譬如一百两的宝钞票纸,并非能换取一百两的真金白银,取决于物价以及信用值的可靠性。
而本国国民,自古一直有收藏白银和黄金的习惯,因此用于流通的金银货币一直不敷使用。所以,当时明朝有钱,实际上,通常所说的钱,不是真正的货币,而是明朝的国家财富还包括丝绸,蚕茧,茶叶等等商品是国家财富,盐铁等,也是国家财富,白银和黄金也是国家财富,国家财富所囊括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并非是属于只限定于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