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教育的观念是”不打不成器,黄金棍棍出好人” “严师出高徒”,这成为了很多父母和老师教育孩子的座右铭。很多人认为严格管教是为了孩子好,会给孩子带来健康和幸福。 于是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打是亲,骂是爱”“对你严格是为了你好”。但是很多对学生严格的老师虽然得到了学生的畏惧,但得不到学生的亲近;很多对孩子严厉管教的父母,却迎来了孩子在逆反期时的无能为力。我们究竟做错了什么,读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之《唤醒孩子自律》,会让你恍然大悟。
老师和家长教育的出发点都希望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自强自律拥有健康生活。希望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改掉会影响别人的不良行为。于是乎,奖励和惩罚便成为教育中的两把看门斧:一把希望好的行为持续,一把希望扼杀不良思想行为。当我们还在为如何使用这两把斧而津津乐道时,戈登博士的调查结果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外在激励的方式不仅无效而且还对孩子有副作用,它会侵蚀掉能让孩子们获得成就感 、能力和自律的自我激励”“在学校,老师的表扬成为那几个学生的专属品,大部分的学生会由于未能被表扬而感到不开心并有被惩罚感觉。结果是:他们不再努力”是啊,每年9月10日,学校一小部分教师受到表彰上台领奖,大部分老师在台下干瞪眼,莫非他们就没有努力吗?莫非他们心理会平衡吗?怪不得一到教师节就有老师争着值班不去开会呢?大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我们在写期末评语时看似情真意切,绞尽脑汁,却不知好心办了坏事。评语中的”三明治技巧”(前后表扬,关键信息----希望孩子可以改变的放入在了“夹心层”)让孩子们明白老师的真实意图是在批评,是要让他们改掉那在他们不能接纳的部分。老师自我感觉真诚的表达就有可能让孩子们听出假情假意的意味!
至于惩罚,后果更严重。“事实证明严厉的、惩戒性的、基于权力的惩罚不会带来自律的孩子,还会增加孩子的攻击性,让他们缺乏自尊,伤害他们的心理健康,以致形成性格上的缺陷,出现不合群甚至暴力行为,让孩子感到无法掌控自由命运,对为了生活感到无望。”这就像一个矛盾体,使用权力,失去影响力。放弃权利一一获得影响力。读到这里,我想到了班上有个孩子,上课坐不住,喜欢说谎,如果没有人抓到把柄绝对不会承认错误,在家每天都要用手机,如果父母不给就会“要死要活”,和父母对着干是常事。他爸爸(也是一个教师)曾经很无助地对我说:”老师,我对孩子管得有这么严,可他现在点都不听管教,我感觉自己好无能!”
没有了这两把看门斧,我们该怎么做呢?读完全书,我觉得可先从这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积极倾听,显出你的接纳。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会喜欢那些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不滥用权威而且具有亲和力的大人孩子交流。他们不仅会信任并且服从这些人,也愿意效仿他们的行为。
作为班主任,当孩子来遇到问题向我们“告状”时,我们不要打断他们的话,提出所谓的“正确意见”,这让孩子感觉没得到认同,不愿继续说下去。尽量不干扰,专注、安静、积极地倾听。孩子会将老师没提出异议解读为对自己的接纳。我们还可以通过眼神的沟通及身体语言,让对方知晓你在关注他。还可用“”哦?”“哦。”“嗯,是啊。”等语气词,让孩子感到安全,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从而继续说下去,并得出正确的自我认知。当我们想深入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时,可以采用“反馈式倾听”,即集中所有注意力理解倾诉者所传递出的信息,然后用语言将理解复述出来。
有一天,文静的小艾告诉我,她想调位置,不想和小林同桌了。(小林某些行为使她在班上不太受孩子们的欢迎,没有人想要和她同桌。)怎么办?再换也没有人愿意,我想找两人谈一谈。刚开始两人都很激动,分别说出了对方的缺点。我说:“孩子们,好像你们都遇到了麻烦,我愿意认真倾听你们现在的心情。”小艾说:小林上课时老爱自言自语,或找她借东西,或向她问题,不断的打扰她,让她没有办法安静思考。小玲说:我自言自语是因为我在思考问题,已经习惯这样了。我是急性子,遇到问题就想马上问明白。我点点头说:“小林,你想要和小艾同桌,但是两人坐在一起又不大开心。小艾,你之前愿意和小林同桌,可是你觉得她影响你上课,你们在一起有点矛盾。我们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小林首先说:“自己这些不经意的做法的确影响了小艾,我上课尽量不影响小艾,不信我们再同桌一天试试。”小艾说:”她上课如果找我借东西或向我问题,我会装作没听见不理她,下课再与她沟通。”我认真倾听完之后高兴地对她们说:恭喜你们成长了,都感知了自己的心情,都能在认知心情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也同意你们再试坐一天,如果还有问题,明天我们再一起聊一聊。结果第二天她们谁也没有来找我,到现在她们在一起相安无事,并且在学习上互相促进,成为了好朋友。由此可见,积极倾听,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出主意,比老师给出建议或强制执行更行之有效。
二、面质性“我一一信息”,解除你的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希望孩子能改变行为,经常会这样说:”你怎么又不交作业?……当他们听到“你——信息”时,会感觉被责备和贬低,开始防御和抵抗。“你----信息”会伤害孩子自尊,自然引发孩子抵抗,甚至会进一步恶化为双方的语言伤害。这时候我们何不用一种面质性“我--------信息”,让孩子认可理解我们,并主动改变自己呢、
面质性“我一一信息”是指用一种没有责备没有评价的方式,被扰者告诉孩子他们的不可接纳行为给大人带来了困扰,让孩子在自己行为没有被贬低、责备的情况下,愿意协助你,愿意通过调整他们的行为来配合你,让你不再困扰。如自习课时很喧闹,老师可以这样说“如果教室里大家都大声讲话,我就没有办法听清任何人说的话了。”这种“我一一信息”的潜台词是:“你的行为让我碰到了麻烦,我需要你的帮助。”
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将自己伪装起来,让孩子觉得我们很高大很有力量,似乎这样才能令他们佩服。其实我们也需要说出自己感受,让孩子们把我们看作一个真实的人一一一个会失望、会受伤、会生气、会害怕的人,一个有需求和局限性的人。这样才能让学生眼中的老师变得真诚,因为老师也有的弱点,也会不足,就像他们自己一样。许多老师觉得对学生发出“我-----信息”需要勇气,这意味着你要在孩子们面前示弱。但如果你一旦尝试之后,就会发现那些之前你们认定的“坏或者不替你们着想的孩子”都会显示出体谅你们的那一面,令你感动!
班上读书声音小是一个公认的老大难问题,进入初三,年级部提出要“激情早读”,读出精气神,这可难坏了我。每天早晨一进教室只能“吹胡子瞪眼睛”地大吼“在大声点——”声音提高了大约十分贝,没过一会儿,声音又小下去了,细若蚊声。每天早晨都是如此反复多遍是。一天早读,我去得很早,多次提醒无效之后,我索性不管了,安慰自己:只要认真背,小点声也没关系。分管校长经过教室,在教室前门口里站了好久,我突然感觉空气都快要凝固了。想提醒这群小家伙,但又觉得不好,伤三方的面子。分管校长瞪眼吼了一声“大声点”走了,怎么办,试试用学到的“我信息”吧,看能不能得到孩子们的理解。我鼓足了勇气说:“你们早读这样有气无力的,校长听见了,副校长听见了,年级主任听见了,管委会也听见了,他们都用失望的眼睛望着我,但我也没有办法让你们读大声一点。然后我停下来看看会发生什么,我想他们一定会嘲笑我的无能,并且丢下一句”关我们什么事“,可是教室里静悄悄地,他们坐在那里想了一会儿,惊讶地看着我,发现我真的很沮丧。一个孩子说道:“我们大声读!”然后“哇哇呢呢地” 大声读起来,前所未有的大声,我彻底折服了。接下来的每个早读,孩子们这样大声。看来“我信息”用好了,得到了孩子的认同和理解,我们所困扰的教育难题会迎刃而解了。
一个好的“我一一信息”表达中不应当包含解决方案,比如“你该这么做”或“我觉得你该怎么办”,应该允许孩子自己想出解决方案来帮助大人。你会发现孩子们的解决方案是如此有创意和智慧,有些甚至大人也无法想到。我孩子小的时候不愿意午睡,中午没有朋友和他一起玩,等到我午睡时喜欢到房间来打扰我。各种命令也下达了,各种方法也试过了,可他玩不了多会儿又会进来。于是我对他说:“孩子,你知道吗?如果你能够在自己的房间里安安静静地玩我会非常感激,我需要休息,你进来玩闹,我休息不好,我下午就很累,就很容易烦躁。”前几次他没有什么反应,但是后来他做到了,他在自己房间自言自语的玩玩具。我告诉他声音大了,同样会把我吵着。他简直太可爱了,拿着画笔在纸上画画,然后模仿动画片里的角色进行无声表演。这样我们就相安无事了。由此可见,我们一直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请给机会让他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让他告诉你他的能力。
三、预防性“我-----信息”,防范于未然
书中说道:“很多时候我们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原因在于,我们从没问过孩子们的建议,或我们的强硬态度激起了他们的抗拒心理。”是的,要开运动会了,老师都会在运动会前讲明孩子们该如何做。可到了那天,他们还是会该干嘛开嘛。如果老师希望将来发生的一些事,孩子们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或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就可以使用预防性“我---信息”。提前告诉孩子你的需求是什么,允许对方参与到你的行动中,让孩子有心理准备,来调整他们的行为,可避免不必要的慌乱,以符合你的期望。
每次周末放长假提前放学,很多孩子就利用这一个空档去外面玩,很久时间不回家。我曾经尝试过各种办法:或者让孩子及时回家,回家后给我发信息,可就有人不发;也会让家长在放学时间来接孩子,但有的家长很忙,有的在家长在外面等着也接不到,因为孩子从另外一个门就溜走了……可谓黔驴技穷。读了《唤醒孩子自律》后,我尝试着在微型班会课上让一两个经常不回家孩子的家长写下自己焦急找寻孩子的过程和心理想感受,由我深情地停飞给孩子们听。他们听了之后都把头埋得很低,我趁机告诉他们:”如果你放学后没有马上回家,记得跟大人说一下,这样大人就不会因为你们没有回家而一直担心了。接着我让咱班”孝星”博林同学讲述他离家是怎么做的。博林说他每次周末出门和同学一起玩,他都会提前告知奶奶,到了相应地点会拍视频发给奶奶,这样他周末外出运动奶奶很放心,也非常支持。
读一本好书,就好似与智者对话,让你醍醐灌顶,一语点破还在继续着美丽错误的你和我。《父母效能训练》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家长、班主任、科任老师。活到老,学到老,愿我们都能手捧书卷,成长在前行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