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特别想看部电影,加了优酷的会员,点开优酷页面,看到影片《无间道》在推荐序列,打开欣赏,完整地流畅痛快地观看完《无间道》。
首先说,这部影片可视性很好,画面清晰,节奏较快,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合理,是我喜欢的电影感觉。有意想不到,有耐人寻味,有发人深思。
喜欢电影,是因为它一般时长两个半小时左右,短时间内能够表现作品的完整思想和意图,使观影者受到启示和影响,挺有意义。
《无间道》的两个主角,是梁朝伟扮演的陈永仁和刘德华扮演的刘建明,他俩作为分别打入贩毒团伙内部和打入警局内部的卧底,展开诸多斗智斗勇的故事。
无间一词,取自无间地狱,是八大地狱之中最苦的一个,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
在佛经中,明确列举了十余种罪过,犯者,将被打入无间地狱。
其中就包括“破和合”,按照现代通俗的理解,当卧底正是犯下了这种罪过。
陈永仁做卧底精神分裂的痛苦和最后被枪杀的善终
警校生陈永仁因为“不守”警校规矩,被警校作为负面案例当众赶出了警校,进入韩琛的贩毒集团。
平日里,他不仅要与警察斗智斗勇,还得在帮派势力中表现勇猛忠诚,用拳头拼出血路和信任,稍有不慎,就会有生命危险。
他既要无时无刻地提醒自己是个警察,又得不间断地用另一种人格来完成自己的任务。
想做好人的坏人,往往只需要一个转身,而要扮演坏人的好人,就得接受无尽的煎熬。
他曾无数次向他的顶头上司黄警司抱怨自己的境遇,但经过后者说服,每次都会被说服,打消放弃的念头。
陈永仁走的路虽然坎坷,但经过努力,有了些成绩。他已经深得韩琛的信任,成功打入到韩琛的势力范围之内,为警方提供着有价值的线索和信息。
知道陈永仁真实身份的人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他的顶头上司黄警司,另一个是当初参与选拔卧底的警校叶校长。叶校长在他离校不久后已经离世,能够证明他身份的只有黄警司一个人。
黄警司在天台上找他谈话。因为黄警司发现它最近的心理状况出现了波动,警察这边被伤人的次数越来越多。
黄警司担心他成为一只断线的风筝,得提醒提醒他,要他记住自己的身份。
敲打归敲打,黄警司对他的安抚就像父子一样的真挚,使他温暖并坚定信心做下去。
同时,黄警司作为唯一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是他相信自己是个好人的最后支撑。
黄警司知道,要尽快解决掉自己的老对手韩琛,时间拖得越久,陈永仁就越危险。
在了解完基本情况后,黄警司答应陈永仁,干完这一单,他就不用再做卧底工作了。
陈永仁内心并不太相信黄警司的承诺。他已经开始怀疑,“罪孽深重”的自己还能不能当好一个警察。对自我的否定和怀疑也印证了陈永仁正处于无间地狱之中的现实。
在天台上,傻强打给他的电话让形势急转直下,他们被韩琛的人包围了。
危机时刻,黄警司让陈永仁先走,自己留下断后。
陈永仁亲眼目睹了黄警司死在自己面前的惨烈场面。
他失去了唯一能够证实自己身份的上线,也失去了他的心理支撑。
傻强救了他,使他活下来,得以使他发现刘建明是韩琛派到警局做卧底的事实。
在陈永仁看来,刘建明是比韩琛更可怕的对手。刘把陈的档案销毁,处心积虑,欲把陈永仁置于死地。
陈永仁在李心儿的心理治疗室找到了自己的安全区。他问李心儿:“我是好人还是坏人?”李心儿并没有给出正面的回答,只是用柔情似水的眼神看着他。
他被李心儿温暖着,他放下所有戒备,用同样温柔的语气告诉她:“其实,我是一个警察”
对李心儿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抚慰,那一刻,即便他在无间地狱,但同样增强着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陈永仁哪怕知道前路凶险,但为了寻求解脱,他找到刘建明做最后的了断。
陈永仁应该预想到自己可能永远无法自证自己的身份,但将罪犯绳之以法,是他作为警察的责任。
看到陈永仁被反派卧底大B一枪毙命,对这种结局感到唏嘘。
但仔细想来,牺牲固然是一场悲剧,但同时也是陈永仁的圆满。
对陈永仁的总结
回顾陈永仁的一生,在警校学习时,意气风发,专业精通,领导器重,他要为社会匡扶正义。
强大的“为民除害”的信念是陈永仁服从指挥打入韩琛的内部、精神分裂地做卧底的支撑,为了做好卧底工作,他也不得不做些罪孽深重的配合,要不他也不会得到韩琛的信任。
他知道,有些错误,并非是身不由己,他是人,所以他无法原谅自己。
最后他以一个英雄的身份谢幕,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善终。
22年度写作营第266篇,1700字,累计3307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