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帖子,“价值网络模型”(https://xueqiu.com/2643790924/117596362)有人说到苹果和诺基亚应该不是价值网之争的问题,我觉得这个话题挺有趣,这里想做一下延伸,因为我觉得这个问题某种程度从侧面应证了中国制造的崛起。
诺基亚和苹果之争,我觉得应该先看看时代背景。
进入创新经济时代之前,我们可以叫做基本需求时代。这个时代能最有效占据市场的产品,一定是流水线上生产的均质化、廉价、非常皮实耐用的大众化产品。哪个企业把这一点做到极致,它就能成为王者。
比如诺基亚,在流水线生产的效率上,比西门子、摩托罗拉都要做的好,就成了王者。
诺基亚这种能力是把技能点加在“效率”上的,但是诺基亚没有想到,他的效率越极致,就越快地走向了终点。
因为创新经济时代来了。
当你把大部分人的基本需求都满足了,你的产品又廉价又耐用,功能简单易懂,根本不会坏,人们更新换代的需求就很低,产品就无法再卖出去了。
到了这会儿,手机要还想卖得出去的话,就必须有新的、有趣的、能带来新体验的功能。也就是说,手机领域开始进入创新经济时代,谁能够创新才能继续在这个市场上更好地活下去。
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现在的新手机发布会,基本都成了新功能发布会。
我们回来看诺基亚,在智能手机刚刚出现之际,诺基亚是所有手机厂商中,唯一一个有自己完整生产线的厂商。这就意味着诺基亚的创新能力一定是被抑制的。
诺基亚曾经独步天下的价值网络,现在成为了“专业的诅咒”。诺基亚想创新的话,整条生产线都得调整,成本极高,诺基亚也就跟不上创新经济的步伐了。
终于轮到苹果登场了,苹果公司就是创新经济时代非常典型的一个企业。
它自己完全不生产,只负责创新、负责品牌和渠道的维护,生产流程全部外包出去。
创新经济时代,这里有两个重点词。一个是“效率”,另一个是“弹性”。
效率很好理解,诺基亚就是代表,高度专业化可以带来效率。但一旦高度专业化,就会锁定在特定产品上,对承包方的风险非常大,发包方的创意一变,承包方马上就会死掉。
弹性则相反,前提是不能专业化,才有能力迅速转型。
弹性和效率是彼此矛盾。太过专业化没有弹性,如果不够专业,生产效率不够高拿不到订单。
苹果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苹果坚决不自建生产线,但是它的难题是必须同时兼顾效率和弹性,怎么办?
这是轮到中国制造奇迹登场了,为何说是奇迹呢?就是因为中国解决了这个问题,实现了效率和弹性的统一。
中国怎么解决的呢?
它是分两层解决的。一层解决专业性效率问题,一层解决弹性问题。
具体说来,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大量中小民营企业,单个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比如我们这边生产一只玩具,可以由十多个企业专业化组成的,有的专业生产万向轮,有的生产轴承,有的注塑,有的包装,每一个都是专业的极致。
接着无数家极度专业化的中小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供应链网络,彼此之间互相配套,而且这种配套关系会不断地重组。
比如上游的第一个发包任务来了,供应链网络会自动地运动起来,小企业互为配套把任务完成;如果上游创意变了,第二个发包任务来了,网络会再次运动起来,自动形成新的配套关系,再把它完成。
高度专业化的单个小企业,确保了生产效率;而这些小企业组成的在不断动态重组的网络,又确保了弹性。弹性与效率两个条件就同时满足了。
这就好像很多积木,每一块都是专业的极致,但是通过动态重组就可以组成任意的模型。
所以,自从中国把效率和弹性这对矛盾体统一之后,我们崛起为世界工厂,造就了经济奇迹,这也时代背景的大趋势有关。
那为什么只有中国能干呢?
原因是中国拥有超大规模性。你是很难想象在现在的西方世界,一个企业只生产玩具车的小轮子也能活得很滋润。但是在中国这种例子遍地都是,那么大的市场规模,只要能满足一小部分人需求,就能形成一个养活企业的小产业。
所以就可以理解,奥巴马和特朗普都叫苹果回去美国生产,苹果的掌舵人乔布斯和库克都会拒绝,因为不是不想回去,是回不去。
这就解释了为何诺基亚和苹果之争,不是产品之争,而是价值网之争。以上就是价值网络模型的一次延伸,通过这个模型看待企业和看待世界可能获得不一样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