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感触良多,要迅速梳理情绪写下理性客观的影评还是有些难度的,所以来迟了。我计划从三个方面来谈谈这部电影,尽量做到没有疏漏:影片结构层次、演员表演、细节刻画。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
从影片开头韦一航家琐碎的日常细节,到片中角色的人生百态,真实二字贯穿始终。韩延描绘生活化场景的功力很好,每个角色之间建立起的有机联系让人觉得舒适自在。我认为影片有两个重要节点,以此为界,划分了男主打开心扉的几个阶段:爱情线上男主与女主和解(雨夜醉酒剖白戏);亲情线上男主与父亲和解(假发店楼下落泪戏)。
先说说和女主的爱情线。影片前半部分叛逆内向的男主和小太阳一般的女主你来我往打打闹闹,小年轻谈恋爱轻松愉快又养眼。愉快到让你快要忘记本片的题材了——抗癌。即使是影片最轻快的部分,疾病的阴影依然横亘在观众和主角的心里。这个定时炸弹般的不可预测因素,让前半部分欢乐的剧情,都朦胧的罩着一层悲哀的面纱。第一次让我觉得鼻子有些酸的地方,是男女主角跳广场舞,体验老年生活的情结。“那一刻,我体会到当一个正常人的快乐。和他们一样老去,不再是件遥不可及的事。”男主角内心深处是如此希望当一个抛却病痛的正常人,却不断被病痛提醒自己与他人的特殊之处。而这也成为了男主酒后向女主倾吐自己的那个雨夜主要话题。“我怕我刚把我的真心掏出来,我就死了。”女主的出现,让他忘了自己不一样,像正常的十八九岁少年一样打开了自己,允许马小远走进了他的小世界。和解了以后……他们就开始狂立Flag。“做手术看到那片湖,我想跟马小远去一次。”“和你站在湖边的那个人,是我吗?”……直到结尾,男主终于深深的意识到了乱立Flag的代价。女主这个角色,说实话,影片开头看到她的性格,我就知道,得,肯定得死。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编剧们从来不会让笔下最阳光的那个角色活着。
但是马小远的出现,让男主完成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影片初始,韦一航叛逆幼稚,丝毫不理解家里人怕失去他才尽全力给他看病的良苦用心。因为他“总认为自己会是先死的那一个”。他从不担心失去。直到马小远出现在了自己的生命里,韦一航第一次明白了患者周围人的感受——害怕失去。即使他自己本身就是病人。他这才完全理解了父母和亲戚用尽一切治疗自己的心。而这样的顿悟,也推动了片子第二个节点的到来——亲情线上,韦一航与父母和解。
亲情线作为爱情线的辅助,零星的点缀在影片的各个部分,算是剧情进展的润滑,也是这部影片我认为相当出彩的地方。朱媛媛饰演的母亲,对着车窗外前来讨钱的乞丐无端发火崩溃,激动的质问“你孩子生病了吗?有手有脚的你为什么不去赚钱养她?”尽管如此,最后还是掏出了100块钱送给同为女性的乞丐母亲。这一幕太真实了。
一段几分钟的戏,就让韦一航母亲,这个被生活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却又满心善良的女性角色立起来了。父亲的角色也同样,因为韦一航脱口而出的“不如去死”动手打了儿子,却又在得知他去吴晓昧店里过夜时,第一时间拎着一大袋药急匆匆的去找他,慌忙又窘迫的嘱托儿子每一种药的用法用量。两人在假发店门厅里泣不成声。至此,韦一航与父亲(父母)和解。在这样的细致刻画之下,韦母的道出了全片主旨:人活着都会经历失去,面对这种害怕最有利的反击,就是要认真活好每一秒钟。我跟你爸如此,你和小远也如此。这句台词,将亲情爱情两条线合并起来,完成了升华和点题。到这里,故事发展逻辑形成了一个圆满的闭环,把想表达的东西都表达清楚了。
再来说说演员们的演技。首先,易烊千玺。事实证明,四字弟弟的表演也确实不负期待。雨中的醉酒剖白戏自然流畅,说台词时在“突出酒醉的含混不清”与“保证观众能听清楚”之达到了巧妙的平衡,手指无意识的小动作也恰到好处。
这部分情绪的张力是逐渐攀升上去的,在最后一句“我就死了”达到了顶峰,而易烊千玺的面部表情也随着积累的越来越悲伤的情绪逐渐一点一点垮下去,直到最后,低下头抿着嘴,委屈又无力的哭了出来。刚才酒劲儿的勇气好像都溜走了,他又重新做回了又怕又怂的韦一航。剧情张力和他表演的情绪叠加,在这里交汇登顶。易烊千玺表演的层次感一向丰富,包括这次在病房听马小远发牢骚的落泪戏,每一种情绪从堆积到释放,你都能看到来头。贯穿整部电影,易烊千玺的姿态一直是有点含胸驼背的。坐在老马家的沙发上,医院里靠在墙上,坐在自己家里,都是这样,甚至在雨夜去找女主时,女主开门的那一瞬间,他还小小的瑟缩了一下。这样的姿态,除了患者中气不足所以有些撑不住身体的“垮”这个原因之外,我认为更大程度上也展现了角色的性格——怂唧唧的。
有些懦弱,有些逃避,对现实无能为力。就像他说的,走路靠边儿,公交车也缩在最后一排——韦一航在得病之后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于是连整个身体姿态也都变成了有些自我保护式的蜷缩。这应该是剧本里没有的设计,演员自己加的,展现的非常好。他对台词的感知能力也非常强。在车里看着母亲无端的情绪激动,韦一航既无措又无奈,还连带着一点别扭的倔强,含着泪移开了视线,不想继续面对这样的情形。这里易烊千玺只一个眼神,情绪就完全带出来了。
再来说说其他角色。马小远的性格设定十分讨喜又可爱,刘浩存的表演比之前一秒钟里给人的感觉要强一些(可能也有题材和演员适配度的原因),虽然演技尚显青涩,但是有种少女感的青春灵动,和她们身上的青涩感相得益彰,使她演技上的青涩都变成了一种能给角色加成的优点。
再者,让我数度落泪的韦一航父母——朱媛媛和高亚麟的表演。韦母在一番崩溃后仍然给了女乞丐100元钱,给钱的时候她并没有望向对方,而是反手向后递出去的,眼睛全程倔强的直视着前方,仿佛不忍心看这一幕。这里朱媛媛对角色的刻画非常细致。高亚麟的几次落泪也是观众泪点的激发:打了儿子之后假发店相聚的声泪俱下、家庭聚会上同辈们争相买房给自己孩子看病时他的感恩和无能为力……太多了。两位老牌演员的表演,是亲情线的点睛之笔。这部电影对众生相的刻画是一绝。总体来看,每一位演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甚至爆发的。
男主父母在菜市场剥烂菜叶、在停车场赖停车费、桌子腿坏了舍不得修就一直垫纸、父亲周末装作开会实则出去开专车给儿子攒钱……影片中这样的人物刻画很多。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的描绘,才让暖而不腻的人情味儿像涓涓细流一样氤氲着全片。导演用种种生活化的真实描绘,将这一家人在孩子患病后窘迫又努力保持积极的心态,有血有肉的塑造出来了,每一个细节都生动完备。
总体来讲,瑕完全不掩瑜。
最后,我很喜欢结尾平行时空的描绘:一切都未曾发生,每个人都安居乐业,男女主身着白衣在那片湖上嬉戏,一个没有病痛和悲伤的理想世界。这部分让我看到了一点乔怀特导演的《赎罪》结尾,海边那段戏的影子。在女主等角色已经死亡之后,导演将完全不可能实现的理想世界镜头放在结尾,虐心效果堪比核弹,影厅里一片抽泣。
平行时空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残酷。其中的现实意义,和对人生思考的启迪很强:当失去不可避免,那么活在当下,认真活好每一秒钟,就是你唯一需要在意的事。“送你一朵小红花,奖励你能感受,每个命运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