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绳

AIGC创作

林晚第三次修改了简历。

窗外的霓虹灯在深夜中孤独地闪烁,映照在她疲惫的脸上。电脑屏幕的光刺痛了她的眼睛,但她不敢休息。三十五岁,被裁员,三个月找不到工作,存款快要见底——这些字眼像针一样扎在她的心头。

她关掉文档,无意中点开了大学时代的相册。那些泛黄的照片里,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笑得没心没肺,眼中满是星光。那是二十岁的林晚,曾经梦想成为作家的林晚。

抽屉最深处,她翻出了一本褪色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娟秀的字迹写道:“我要写出让人心跳加速的故事。——2005年9月”

心跳加速。林晚苦笑,现在唯一让她心跳加速的,只有银行的催款短信。

她正准备合上笔记本,一张夹在页缝中的照片飘落。照片上,她和三个大学好友在图书馆前勾肩搭背,笑得见牙不见眼。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文学社四剑客”。

那是苏雨、赵明、孙小雅和她。曾经誓言要一起出书,一起签售,一起见证彼此的文字变成铅字。

如今呢?苏雨成了家庭主妇,赵明在广告公司熬夜秃头,孙小雅嫁到国外音讯渐少。而她自己,在职场摸爬滚打十年,最终却连一份工作都保不住。

林晚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那些年轻的脸庞。突然,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脑海中闪现。

如果,她真的去写那本小说呢?

这个念头一旦出现,就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的心。她打开一个新的文档,光标在空白页面上闪烁,像是在催促,又像是在嘲笑。

她写了又删,删了又写。那些曾经在脑海中奔腾的故事,如今像是干涸的河床,只剩下几缕微弱的水流。

凌晨三点,她终于写完了第一章。读了一遍,味同嚼蜡。

“果然,我不行了。”她喃喃自语,准备关掉电脑。

就在这时,邮箱提示音响起。是一封群发邮件,来自大学校友会。下周末是母校110周年校庆,邀请校友返校团聚。

林晚盯着邮件看了很久,然后做了一个决定。

校庆日的校园热闹非凡。林晚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林荫道上,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从身边经过,恍惚间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林晚?”一个不确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她转身,看见一个微胖的中年男人站在不远处,试探性地朝她挥手。

“赵明?”林晚几乎认不出眼前这个发际线后移、小腹微凸的男人。记忆中的赵明,是那个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的清瘦少年。

“真的是你!”赵明快步走过来,眼中闪着惊喜的光,“多少年没见了!”

他们站在路边聊了起来。赵明现在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已婚,有一个五岁的女儿。

“你呢?还在写作吗?”赵明问。

林晚的笑容僵在脸上。“早就不写了。现在...失业中。”

赵明敏锐地察觉到了她的尴尬,迅速转移了话题:“对了,你见到苏雨了吗?她今天也来了。”

苏雨。听到这个名字,林晚的心猛地一跳。

在大学时代,苏雨是她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有写作天赋的一个。她们曾经在宿舍熄灯后,打着手电筒互相修改小说,约定要做彼此的伴娘和孩子的干妈。

然而毕业后的忙碌和生活,让她们渐渐失去了联系。

“她在哪?”林晚问。

赵明指向不远处的大礼堂:“她刚才说要去那里看看。你知道吗,她离婚了,一个人带着孩子。”

林晚告别赵明,走向大礼堂。她的心跳得厉害,不知是因为紧张还是期待。

大礼堂里空荡荡的,只有几个人在参观。在最后一排的角落,林晚看见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苏雨坐在那里,低头看着手机。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照亮她眼角的细纹和鬓角的几根白发。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

林晚轻轻走到她身边坐下。苏雨抬起头,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眼中泛起泪光。

“晚晚?”她轻声唤出当年的昵称。

这一刻,时光仿佛倒流。她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所有的疏离和隔阂都在这一刻消融。

“我听赵明说了,”林晚轻声说,“你一个人带孩子,辛苦吗?”

苏雨擦掉眼泪,笑了笑:“辛苦,但也值得。你知道吗,我女儿特别爱听故事,我经常给她编故事听。有时候我想,要是当年坚持写作就好了,现在可以专门为她写故事。”

她们聊了很久,聊各自的生活,聊失去的梦想。临走时,苏雨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递给林晚。

“这是...”林晚翻开本子,惊讶地发现里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故事提纲和片段——都是她们大学时代一起构思的。

“我一直留着,”苏雨说,“总觉得有一天,我们会把这些故事写出来。”

林晚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下。

那天晚上,林晚再次打开电脑。这一次,她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文字如泉水般涌出。她写的是大学时代和苏雨一起构思的那个故事——关于两个女孩的友谊和成长。

写到凌晨,她终于完成了第一章。这一次,她没有删除。

她将这一章发给了苏雨。半小时后,苏雨回复了:“哭了。这就是我们当年想写的故事。我们一起完成它,好吗?”

就这样,两个中年女人,一个失业,一个单亲妈妈,开始了她们的写作计划。

林晚负责执笔,苏雨负责修改和提供灵感。她们每天晚上等孩子睡下后视频通话,讨论情节和人物。有时赵明也会加入,用他的广告创意给故事增添亮点。

写作并不顺利。林晚常常陷入自我怀疑,苏雨也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有一次,因为一个情节的分歧,她们大吵一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联系。

那天晚上,林晚独自坐在电脑前,看着未完成的手稿,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她开始怀疑这一切是否值得——她已经投出了几十份简历,却连一个面试都没有。现实的压力让她几乎想要放弃。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林晚打开门,看见苏雨站在门外,手里提着两杯奶茶,眼睛红肿。

“我错了,”苏雨说,“我们不能放弃。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林晚接过奶茶,泪水滴在杯子上。她们坐在沙发上,聊到深夜,最终找到了那个情节的最佳解决方案。

三个月后,小说完成了。林晚颤抖着手点击了发送键,将稿子投给了几家出版社。

接下来的等待是煎熬的。林晚终于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薪水只有之前的一半,但她已别无选择。

就在她几乎要忘记那本小说时,一封邮件打破了平静。

是一家知名出版社的回复。编辑说,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决定出版。

林晚反复读着那封邮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拨通苏雨的电话,语无伦次地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电话那头,苏雨尖叫着,然后是压抑的哭泣。

新书发布那天,林晚和苏雨并肩坐在签售台后。台下读者排成长队,其中有不少是她们大学时代的同学,赵明带着他的女儿站在第一排,朝她们竖起大拇指。

轮到一位中年女士时,她红着眼眶对林晚说:“谢谢你的书,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

林晚微笑着在扉页上签名,然后抬起头,看向身旁的苏雨。她们相视而笑,眼中都有泪光。

那一刻,林晚明白,她找回来的不仅是一本小说,更是那个敢于做梦的自己。

新书意外地畅销,出版社邀请她们参加巡回签售。在最后一站的母校,她们被安排在那间曾经一起上过课的教室里。

教室里坐满了年轻的学弟学妹,他们的眼中闪烁着和林晚当年一样的星光。

“学姐,你们觉得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问道。

林晚和苏雨对视一眼,微笑着说:“是勇气。敢于开始,敢于坚持,更敢于在迷失后重新找回自己的勇气。”

签售结束后,她们漫步在校园里。夕阳西下,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我们下一步写什么?”苏雨问。

林晚看着天边绚丽的晚霞,轻声说:“写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

她们相视而笑,继续向前走去。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这一次,她们不再害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