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狂症
看到垃圾桶里折断的筷子,毁坏的切丝的工具,折叠的锅盖,整瓶的花生酱,还有客厅里垃圾桶内孩子的玩具......芷若就知道自己不在的时候这里发生了什么。敏俊总是这个样子显示自己的所谓正义,芷若见怪不怪了,有本事去挣钱养家,真男人给女人遮风挡雨,那么一切就都可以是相互的,流动的爱是源源不断的,而单方面的付出,无疑会枯竭和走向终点和死亡。
敏俊暴力沟通的方式是原生家庭带来的,而高学历的敏俊却很少反省,只是一味地继承下来,不去改变。强势而卑微的母亲,长不大的父亲,家里常在争吵,没有爱的耐心和柔软,这样的家庭真是畸形。总是希望被别人羡慕,被别人高看,千疮百孔的里子要拼命地藏起来的,总要显出优越感和道德感的面子,真是悲哀!自己还以为高人一等,人缘很好的,人不要自欺欺人才好。
敏俊似乎是有躁狂症的,总是要亲人接受他和安抚他,关键人要有赢得安抚的能力,一味索取怎么还要别人接纳和安抚他的情绪呢?世界是公平的,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只想付出,不求回报,完全牺牲。敏俊的躁狂似乎是一种存在感的证明,说话大声,爆发力很强,就连打喷嚏都是相当大的动静,也许实在是太没有存在感和太想求认同了,只有靠着这些爆发力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吧!真是一个可怜的人。
健忘症
什么都记不住,尤其是自己的过错和不是,这样人是可以快乐一点的。敏俊总是什么都记不住,这样能很好地应对芷若的问话,一句不知道,一句不记得就是最美的回答,什么责任都没有了,似乎什么问题都解决了。人有太多的复杂,总是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真实目的,总是用忘记来当借口,这样的人不是心大,而是拒绝成长。
什么都忘了,自己的不足和错误都忘了,人是快乐了,但是也无从改正和完善自己了。人总该记住什么,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
拖延症
总是想得很美,说得很美,先得了夸奖,之后就没有下文了,敏俊就是这样的办事方式。不仅如此,还整天要自己夸奖自己,自我吹嘘的,芷若是听够了这个人的自吹自雷了,原来卑微的人都是这样子能吹牛。所有找了大男子主义的女人都是有一颗依靠和顺从的心的,却原来大男子主义很多都是虚张声势,真正的实力几乎从不声张。
谁家不养虎皮兰了,放在垃圾桶的旁边,敏俊捡了回来似乎要养。以前敏俊也爱搞个种植的事情,引得芷若围观和对他刮目相看,他也真出力,又是买花盆,又是挖土,施肥等。而真正种上植物又常常不太管的,长得不好也不管,芷若有时候会帮忙管一管的,后来这样的戏剧总是重复上演,芷若也懒得管。居室不是很大,也没那么多闲情逸致去侍弄花草的,搞一次无非是多了花盆空置。敏俊总是这样子做事情,芷若就觉得他似乎总是靠搞一些小动作引得芷若的关注和赞美,得了这个也就够了,事情做得怎样,能否坚持下去都不重要的,浪费也不去计较,芷若就开始明白敏俊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了。
这一次准备种虎皮兰也期望获得芷若的表扬,却是迟迟没有听到芷若问一问,敏俊就开始把虎皮兰放在卫生间的地上,故意放到芷若的眼皮底下。芷若觉得既然要种就及早种到花盆里,放到卫生间是个什么意思呢?地上掉了不少土,眼见放了两三天,虎皮兰要失水死掉了,芷若唠叨了两句,敏俊就气急败坏地把虎皮兰放在洗拖把的桶里了。芷若才不要管,一管一说就上了敏俊的当,敏俊就开始振振有词地说芷若多管闲事等等。在这个桶里放了两三日,桶里水都有了味道,还滋生了蚊虫吧。芷若就生气了,只见那虎皮兰的叶子也腐烂了,可是芷若不会扔掉,一旦那样做,敏俊就咄咄逼人地要找芷若理论了。芷若尽管并不怕他理论,但是烦了跟他说任何话的,便索性连桶带虎皮兰一起拿到敏俊的房间,任由这个人怎么处理!
敏俊做事情就这样子拖延,拖到芷若看不下去要插手,然后事情做坏了就可以埋怨芷若做得不好。芷若熟悉了敏俊做事的套路,也不去揭露,自我认知从来都是别人帮不上忙的。
还有那掉了盖子的马桶,漏水的水龙头开关,关不上的冰箱门......以及无法自立,敏俊都在拖延,不知道他能拖到哪一天,等着瞧吧!
拖延症是因为惧怕面对真实的自己,逃避和等待,希冀有人能帮助和承担责任的表现。但是人不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有谁能替代呢?
依赖症
敏俊的堂弟又寄运动鞋过来了,一下寄来五双,都是给敏俊的,这让敏俊很高兴的,总能感到亲情的温暖。上次的蓝牙耳机和心率手表,敏俊也是在芷若面前新奇和摆弄了很长时间的。芷若没有像过去那样捧场,只感觉敏俊活得单纯和可怜,见堂弟的什么东西都这样兴奋。而这样的兴奋特别像表演,过去就一直演给回到村里的堂叔和堂弟看,让堂叔和堂弟很高兴和感到满足,享受着赐予和分享的快乐。这几乎成为堂叔和堂弟不可或缺的长年继续下去的恩赐,而敏俊一家就一直扮演着被怜悯的角色,双方都很友好地配合着,彼此并不懂得什么潜意识。敏俊便形成了依赖的性格,甭管什么人,他除了吹牛和勾划愿景,第二件事就是依赖。
芷若见敏俊这个样子着实感觉可怜可恨的,总是拿着十足的热情去恭维堂叔一家,而且仿佛感恩戴德的,孰知这全都是表演,都是谄媚,因为这样的表演是有利于自己的。人一旦产生依靠的心理就会脆弱和卑微起来,而偏偏有些人就是喜欢别人的依赖,毕竟这也是自己存在的价值感。依赖的人越是夸张地表达感谢,施与的人也越满足,双方就不约而同地进入角色,似乎都很舒服。孰知这依赖也是廉价的,施与也是不纯粹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