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向我抱怨说他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他想要换工作,想开个小店,想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这些人总是抱怨,因为他们觉得(以为)自己在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一旦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结果就会大不一样。
真的只是这样吗?事实并非如此。这些人并不是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而是没有能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或者是懒得把现在的工作做好。在我看来,后者占大多数。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掩饰自己的懒惰,把“没背单词”追究到“心情不佳”头上,把“没去健身房”追究到“下雨天”头上,把“不想上班”追究到“上司太愚蠢”头上……然后理所当然地,在心情不佳的时候找几个朋友去K歌,在下雨天宅在家里追剧,在上班时间躲着愚蠢的上司刷朋友圈。
你是不是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呢?如果是你也不用过于惊慌,这只是一种叫做“惰性”的心理状态,它是人的本性之一,就是它让我们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心理产生一种厌恶情绪,从而对我们的行动产生阻力的。
而奇怪的是,这些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大多都对我们有益,或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可为什么偏偏这时候惰性要出来作祟呢?
说到底,其实惰性的产生是你的大脑对你产生的一种保护机制,它根本上是为了避免你消耗更多的能量。比如说,在你背单词、健身和上班的时候是相当消耗能量的,你的大脑为了保存能量,便产生了惰性心理,试图让你避开这类消耗能量的事情。当然,这只是你的大脑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想法。如果你执行了大脑的想法,那就是惰性得逞了;如果你执行了你的想法,那就有了自控力。
当你意识到你不能再任由你的大脑摆布的时候,你开始尝试做一些计划,并把计划表打印出来贴在你一睁眼就能看到的位置,同时告诫自己一定要严格执行下去。但是,不管最初的想法多么激动人心、计划多么完美,惰性总能找到办法让一切都泡汤。
比如说减肥这件事,我是深有体会的。今年过完春节的我顺利达到我的体重巅峰,我的搏击教练帮我做了一套很科学的减肥计划:每周至少去3次健身房;每天的卡路里摄入不能超过1200Kcal;下午7点以后不要吃任何东西;晚上11点之前上床睡觉等等。一个月过去了,结果可想而知。我安慰自己,谁能抵挡炸鸡的诱惑;朋友请吃宵夜哪能扫兴;睡觉之前玩手机忘了时间总是有的……我开始反思,然后果断地把我的计划扔掉了,既然执行不了,那就干脆换一种方式。
让我意外的是,其实很多时候不做计划反倒是奏效的。因为后来每一次我和我的大脑意见相左的时候,我都会让自己面临一个选择:如果你现在吃下这一口冰激凌,那么你下午就要去健身房多跑20分钟;如果你今天不背单词,那么你明天就要背平时2倍的单词量;如果你现在还不开始工作,那么你就会熬夜加班并且错过今天《Ellen秀》的最新一期。你自己看着办吧!
于是,我接下来只做一件事——选择一件相对愿意做的事情去做。当然其间也有抗拒选择的时候,但我知道这只是我大脑在作祟,我不应该受我大脑的摆布——只要意识到这一点,我便调动起全身的细胞反抗,然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了。
你看,不管有无计划,计划简单或复杂,缺乏实际的行动就注定会失败。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改变目前的处境,那就马上行动——找一个你觉得可以给你带来改变的事情,去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