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说外公和舅妈吵架,外公觉得自己委屈了。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舅妈家的稻田和外公家的稻田相邻,舅妈在给自家秧苗施肥时没有帮外公家那块洒肥,外公以为她会帮忙洒一点,因为那块稻田很小,外公不想浪费这块地,便种了一些禾苗。但是舅妈没洒也没告诉外公要他自己施肥,前两天去稻田里看时,禾苗已经枯了。外公便与舅妈争辩了起来,舅妈说:“你的稻田就是自己施肥,干嘛要我帮你呢?”外公心寒了,觉得你不帮我,也不告诉我要施肥,现在禾苗都快死了。
妈妈也不好评判谁对谁错,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站在任何一方都是费力不讨好。作为女儿,妈妈内心里还是站在外公这边。首先地很小,舅妈在施肥的时候看到外公家的秧苗缺乏营养的样子顺手帮一下也不是很大的问题,况且两家这么亲近的关系;第二舅妈没洒化肥也没告诉外公,这有点不靠谱。妈妈从舅妈这件事就联想到舅妈的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哥,这几年,从部队请假回来两三次没买任何东西或者给钱外公外婆,白费了他小时候读书,外公外婆给钱读书,给压岁钱这样的金钱往来。妈妈特别生气,说表哥书都白读了。两个老人年纪这么大了,也不会尽点孝心。妈妈教导我以后要孝敬外公外婆,在你读书时期,对你好,帮了你的亲戚以后都要对他们好。
人心都是肉长的,不要让亲近的人心寒。虽然家里奇葩亲戚很多,但是面对和善又对你好的亲戚我们不能忘。其实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益交换。“利益”这个词是社会学名词,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贬义词,不愿开诚布公地谈及它。这实际上是一个中性词。人际关系的维持,需要利益的交换。我们从小被教导“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些为我们付出的长辈,他们不求你一定要还钱给他们,但作为一个晚辈,你受人恩惠,也要回馈,否则别人以后不会再帮你了。送与不送是你的心意,东西贵不贵家里人真不在乎,这份东西代表的不仅仅是心意,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维持,对利益双方都是一种人情。这是父母一直以来的行为准则,除逢年过节,平常拜访亲戚一定会带点东西过去,可能是一些水果,一箱牛奶,或者是一条烟给外公。不需“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对老人表示关心,是对朋友关系的维持,是利益的等价交换。
对亲戚如此,对朋友、同事亦如此。大学朋友的交往,你帮我了我忙,我请你喝奶茶或者吃一顿饭,亦或是发个红包。没有人无缘无故帮你,如果有这样一个好心人,那必须珍惜。这不仅是一种感谢,也是一种心安,是树立你对外形象的一种方式。有了利益交换,好过你欠人情。能用钱解决的方式,不用人情。如果我们对朋友如此,更何况对家人。社会如此复杂,我还有很多要学。我们作为这世界一个平凡的一个,愿我们能够感恩曾经帮助我们的家人,朋友,陌生人。也许不经意之间,他们拯救了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