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开始看蔡礼旭先生的幸福人生讲座书稿《细讲弟子规》,其中很多为人处事的智慧我以前都轻轻滑过了。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为之计长远,有很多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蔡先生说幸福。许多人以为追求事事完美就是幸福,而后陷在忙、盲、茫的路途,忙到看不到亲人的需求,忙到自己迷失,忙到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
我曾经多次抱怨爱人看不到我和孩子的需求,忙到自己迷失,让我们不安。现在想想我自己也忙到迷失,看不到自己、爱人和身边老人的需求。而一心只关注孩子的需求又是多少年轻父母的本能与我执呢?孩子会觉得只有自己的需求被满足,自己才是幸福的,看不到他人的需求,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有爱的流动与幸福?
蔡先生说和谐。和谐从哪里来?从谁先和谐?自己要首先关怀别人,尊重别人,主动付出后人生会有大的变化,因为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这句话现在敲出来,正对我这两天的心情。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昨天由于我在网络监考区生物一模考试的时候,姨奶奶进来翻衣橱让我主考官的背景里呈现杂乱无章的衣橱内部,我说监考指示语之前还要用方言提示她赶快出去。她出去没多久又打着给老大找衣服的幌子大摇大摆进来找老大的裤子。我昨天非常计较这件事。
我很不智慧地选择在爱人面前抱怨,更愚蠢地没有避开老大的面。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弟子规》中说到的“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扬善于外厅,规弊于内室。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跟她私下在没有他人的房间,注意表情语气,当面跟她提出我和孩子上网课尤其是监考时的行为界限。同时,切记下次在我进房间上网课之前,提前时间再次确认她和孩子们有没有物品需要取,再三强调不在门口嚷嚷或絮絮叨叨唠叨。
蔡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劝的时候,要看存心,不是那种控制 “你就是得听我的”, 那一定反效果;存心一定要想着让对方得利益。
这于我也是当头一棒。因为不管是姨奶奶执意在阳台上晒香肠,还是她执意从老家晚回,执意五一要回老家,执意炒菜不关厨房的门,我最介意的其实都是请个人来帮忙干活,怎么反过来对方喧宾夺主,事事要她说了算的控制与反控制。
我就是因为她不听我的而恼羞成怒,反过来我和孩子更多事情也不听她的。孩子多次因为在家光脚不穿鞋而被她说个不停,气急败坏。现在想来,不要光脚是让孩子得利益,多穿衣服是让孩子得利益,物品不乱放也是让孩子得利益。《弟子规》中就强调“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当然这其中有她要控制、孩子生病不上学她要多受累的成分,但是我不能看不到她这颗利益孩子的心,而却斤斤计较于枝叶上她的方式方法语气。
蔡先生说家庭。家庭是教付出的地方,家庭是教感恩的地方,家庭是教认知本分,懂得尽本分,懂得尽孝道的地方。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是教会孩子去付出。陈日方家中有700多人,严守祖训,不分家,不请佣人,活儿都自己干。曾国藩家训,所有的家务活儿,自己的分内事儿都自己干。
很惭愧,从小到大,我的衣服都是母亲给洗的,研究生回到家都不例外。结婚后基本上我的衣服也都是姨奶奶给洗的,我只负责洗自己的短裤、袜子,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胸罩都不洗。而这些件件都是我的分内事儿。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提早刷洗的时间,把自己的衣服都自己第一时间去洗,去晾晒。及时收衣服折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