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一下,你和孩子的关系处在第几层?
1,感觉不被理解,焦虑,压力大,不信任,容易抱怨,没有目标。
2,怀疑自我,总在寻求他人认同,总感觉低人一等。
3,感觉良好,总是称赞鼓励对方。
4,彼此信任,尊重。
上面的测试,分别代表着书中所说的四种人际关系。1,孤立关系,孤单寂寞;2,压抑的关系,自暴自弃;3,虚假的关系,转瞬即逝的快乐;4,安全的关系,感觉受到保护。
你和孩子关系的状态,直接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速度。
《他人的力量:如何寻求一生受益的人际关系》作者亨利·克劳德,是心理学博士和领导力专家,他出版的图书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00万册。
他指出,人与人的关系,拥有真实,有形,可测的力量,它始于人类刚出生之时,如果不能建立充满意义的亲情关系,一种依恋或情感联系,那么孩子就不能发挥其全部潜力,严重的话,甚至影响大脑发育。
为什么人的关系能够影响潜力和发育呢?
书中作者提出幸福三角形模式:大脑,思维,人际关系。
大脑的机制和思维的调控,都基于人际关系的反馈。
前两天,邻居和我吐槽,她闺女太不像话,去学钢琴的时候,居然和老师吵起来了,而且这种事情不止一次,学舞蹈的时候也是,经常和老师顶嘴,不服老师管教。
后来有一次在邻居家串门,她闺女跑来生气的说:爸爸刚才说我,还故意挡我的路。邻居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和爸爸的事自己解决,不要找我。
孩子再次重复:爸爸太过分了,他故意的。
邻居变得很严肃的说:这是你们之间的事。
孩子低下头走开了。
当孩子的需求被父母漠视,就处于孤立状态,大脑和思维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我是不被理解的,别人无法理解我,所以我应该相信自己,这样的孩子就容易自负。
亲子关系中的安全关系,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那么我们怎样避免前三种关系,建立安全关系呢?
下面说一下四个要点,一个注意。
一、给予需要,感受被需要,突破孤立状态
当孩子跑来寻求大人的帮助时,其实他是处于寻求情感共鸣的状态,就像我邻居的女儿,她并非是单纯的来寻求帮助,而是想要得到妈妈的情感抚慰,表达的是一种需求。
孤立的关系是最糟糕的关系,需求不被满足,而且感受不到被需求,最终导致孩子给予无能或接受无能。这种人或者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接受外界的帮助,成长缓慢;或者喜欢帮助他人,却不能接受他人的帮助,渐渐压力越来越大。
突破孤立的状态,就要让孩子感受到需要的满足与被需要。
记得在超市看到的一个场景,一位妈妈大包小包的走出超市,后面跟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拽着妈妈的衣角想要妈妈抱,妈妈停下抱了一下他,说:你累了?男孩忙不迭的点头,妈妈很为难,后来从购物袋拿出一包饼干说:妈妈知道你很累,给你一包饼干,看着它你就有能量了,你拿着这包饼干,妈妈都感觉袋子轻快不少呢,咱们的车就在前面,很快就能坐车了,那样就不累了。男孩紧紧拿着饼干,开心的跟着妈妈走了。
父母只要保持开放的思想,用心理解孩子的处境和需求,什么是对孩子有用的,什么是令孩子崩溃的,努力的聆听,真正的关心,不要总盯着自己的难处,孩子也需要存在感。
二、尊重和信任,突破压抑状态
压抑的关系主要来自于专制型父母。
前者给孩子规划一切路线,就像东野圭吾的一篇小说《新郎人偶》,说的是一个男孩从小被母亲掌控,小时候连上学放学的路线都得听母亲的,大了以后工作婚姻全部听母亲的,最后在结婚当天,因为找不到母亲,不知道是否可以在婚礼前去厕所,结果在众多嘉宾面前拉裤子了。当然,这是一种极端的例子,也可以说,如果父母管制太多,孩子就会失去自信,甚至连自己生理上的问题都无法做出合理决定。
长期处于这种关系的孩子,总认为自己不够好,做事总想得到他人的认可,也就是所说的“讨好型”人格。
如果你的孩子有类似的情况,就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只要坚守下面两点,你就能够做到。
1,不评价不代劳
当孩子自己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不要去评价孩子做的好坏,做到比完美更重要;不要去帮助他,独立完成比完成速度更重要。
2,不批评不抱怨
当孩子把事情搞砸了,不要去批评,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比让孩子内疚更有益;不要唠叨抱怨,安慰鼓励比抱怨更能激发孩子信心。
改变压抑的关系,父母只需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宽容,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尊重学习的过程,孩子就能够更加自信。
三、不盲目的鼓励,打破虚假的关系
现在的父母都知道需要鼓励和表扬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都使劲的鼓励,可是最后却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美好,孩子貌似越来越不“领情”。
后来大家又懂得,要表扬努力,可是结果还是不随人愿。
就像鼓励孩子分享,记得一次看到一个小孩不想和别人分享他的零食,他奶奶就在一旁努力的表扬:看我家大孙子,最大方,最喜欢和别人分享东西了,来,快把你的零食和小朋友分享一下。结果孩子死活不肯分享。
还有的情况则是,孩子考试不好,心情低落,妈妈说:你已经很努力了,没事,下次好好考就行了。结果孩子更加伤心。
这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其实就是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表扬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去做某件事,而不是真正表扬孩子的正确行为;鼓励只不过是为了下一次更好,而不是抚慰孩子的心情。
知道了问题所在,我们就可以制定方针,避免重复错误。
表扬需要看到孩子真实的进步,鼓励应该抱着共度难关的态度,真正的关心孩子的感受,也就是意图要明确,动机要纯粹。
四、自我控制和内化,建立安全的关系
以前看到一个类似笑话的新闻,说是一个孩子给老师拍了张照片,说是自己的作业被狗吃了,一时间,这个借口风靡全网。
这就是把错误和失败都归咎于外部或他人的思维方式,我作业做不完是因为太难,我上课不认真听讲是因为老师没吸引力,我考试考的不好是因为没有考我会的。
其实,孩子喜欢找借口,逃避问题就是没有建立安全的关系,建立安全关系有两个步骤。
1,用支持,成长,尊重,责任建立孩子的自我控制
高尔夫选手杰克的父亲,不太赞同他做职业选手,但是每次讨论的时候,父亲只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然后支持杰克的想法,最后提醒杰克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最终杰克成为了一个优秀的职业高尔夫选手,取得了全美公开赛的冠军。
在这个开放的社会,家庭教育特别容易陷入溺爱的极端方式中,什么都支持孩子,做什么都寻求孩子的意见,这种自由往往会事与愿违,成为阻碍孩子成长绊脚石,因为我们经常忽略了责任。
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前提是让孩子承担选择带来的责任,这才是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闭环方法。
2,不断正确的引导,内化成孩子的行为模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句话:
先爱自己,不然无法爱别人。
但事实证明,爱始于接受,如果小时候没有得到充分的爱,长大了自然不懂得爱别人;然后内化,如果小时候得到的爱充足,就能学会爱自己;最后散发给他人,懂得如何爱自己,才能够去爱他人。
我们往往忽略了前面两步,直接看到最后一步,结果就是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总是感觉得到的爱不足,这就是因为没有从外部得到爱。
所以,能力首先来自于外部,然后将其内化,最后才能够学会安慰和调控自己的情绪。
用心理学解释内化,就是将人际关系的模式语气,模式,支持和节奏都将嵌入我们的灵魂和内部。
父母的支持,限制,纠正和鼓励,是孩子主动掌握并控制人生的每一步,这也让他能够在余生应付生活中的每个困难。
最后说一点注意,那就是“百慕大三角关系”,在“百慕大三角关系”中,有受害者,害人者和拯救者。
这也是许多家庭中父母所扮演的角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孩子一旦犯错,“红脸”立刻出来指责,孩子身为“受害者”就去寻求帮助,结果“白脸”又出来安慰,孩子于是陷入了迷茫,我做的对还是错?
这样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决这样的困局,核心就是统一战线,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和孩子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支持不等于盲目鼓励,需要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
信任不等于强加压力,需要让孩子认清自己的能力。
运用安全的关系,让孩子得到满足,帮助孩子绘制正向的心灵地图,成就孩子倍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