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在大剧院观看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话剧 《家》。上学时读过此书,也看过这电视剧。
记得小时候老家最初的模样是四间平房,两间朝向东,两间朝向南,围成一个小院,中间有个过道弄堂。
家有屋檐,有墙有门,可遮风雨、避寒暑,然而真正意义的家非物理意义的房屋,而是人。
在老家时,我和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哥哥、六口人一个家。后来外婆走了,房屋拆了,移迁重建后就变成了四间一排朝向南的平房,加前面一块场地,没了小院,我与父母哥哥加上外公成了五口人一个家。
如今,我同爱人孩子组成三口之家。不远的将来,儿子羽翼丰满后便会离去,建造新巢,我所属的家竟是一点点缩小了规模。
《家》中四世同堂的模式在当今中国已属罕见,百年不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有了极大不同。剧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纠缠在一处的,个人无隐私,所有行动皆在旁人眼皮子底下,家族传统的孝道与亲情是缠绕在脖子上的绳索。大少爷觉新为家族责任绑架,被迫与爱人分离,娶自己不爱的女子,关在家庭庶务中,过得如同行尸走肉。三少爷觉慧为摆脱家庭桎梏选择离家出走。觉慧主动出走寻求自由,而我们是被动的。城市化进程破坏了传统家庭模式,个体如蒲公英自故土飘离,偶然落到一个点,在那里开花结果。没有了家族血缘牵绊,个人拥有更大的空间,自我价值开始彰显。
演艺人员
然而,我时常怀念曾经的六口之家,怀念假期房子里塞满了吵吵闹闹的表哥表姐表弟表妹的日子。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些,总也会失去一些。
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