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羞耻是我看《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时非常强烈感觉,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满脑子想的都是,看看人家电影人在干什么,再看看我们,羞耻啊。
后来我想,反正我也不是电影人,羞耻感就没那么强了。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打算用一个大叔救萝莉的故事,来化解横亘在印巴之间的根深蒂固的仇恨。
爱,而不是恨。
说起来很简单是不是。听上去也很乏味是不是。
但是《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一点也不乏味,一点也不简单。
“大叔救萝莉”的故事讲的很好。从小女孩遇上大叔,再到大叔下定决心要送小女孩回家,大叔和萝莉之间的情感萌生自然而然,一点都刻意,当大叔为小女孩牺牲那么多,你一点都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而电影也善于营造种种冲突,这些冲突让这部2小时20分钟的电影显得没有那么长。
当然,《小萝莉的猴神大叔》没这么简单。
大叔是一个虔诚的印度教徒,他几乎时时刻刻都要合掌:“荣耀归于哈奴曼。”他也严格恪守教义,拒绝在任何事情上撒谎。你几乎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位严守戒律的僧人。
因为小萝莉的缘故,大叔要做很多以前自己想多没想到过的事,比如,进入清真寺,比如,和穆斯林教徒接触。而正是这些被强迫的接触,让大叔开始慢慢走出自己的偏见,他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宗教是好的,但人家的也不见得那么坏。
电影中有两个小细节很值得注意,一个是,清真寺的阿訇和他们分别时,阿訇用对方宗教致礼的方式来向大叔致礼。而在电影结束,大叔离开巴基斯坦的时候,他诚心诚意的用穆斯林的方式来向他身后的巴基斯坦的民众致礼。
这就是接触所带来的好处。
封闭的时候,人们总容易妖魔化他人。比如大叔的叔叔,一听到萝莉是巴基斯坦人,马上倒吸一口冷气,觉得沾染什么了不洁的东西。而巴基斯坦人刚听到大叔是印度人,几乎也是同样的倒吸一口冷气,这个人怕是间谍吧。
而当双方有了充分的接触之后,人们就会认识到,对方也是正常的人类。对方那些被我们恐惧、逃避的东西,可能也有某种正确的,美的东西存在。
作为一个印度教徒,大叔以前是绝对不可能踏入清真寺一步的。但是为了萝莉,他硬着头皮也得进去找她。他甚至还在清真寺过了一夜,他还不得不和阿訇聊天。而最后,为了让萝莉找到家,他甚至带着萝莉去清真寺祈祷,而就那座清真寺,他被清真寺的咏唱感动得泪流满面。
我觉得,大叔在这个时候,已经走出了作为只是印度教徒的一面,这个时候,他已经认识到穆斯林之美,并为之感动不已。这并不代表大叔会放弃印度教,但是他不会再恐惧穆斯林了。
《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可贵就可贵在,它试图用这种方式打破两国民众的敌意、对抗和仇恨。大叔是谁?大叔就是两个国家里坚持自己恐惧地方的民众,萝莉是谁,萝莉就是普世价值。
看看这部电影,再想想手撕鬼子,你或许会感悟到一些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