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目标就是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而小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特有的性质更多是从动手操作中获得的,可见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真是举足轻重。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课堂上精心组织相关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人人动手,这样才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使学生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案例分享:我在教学小学数学二年级“轴对称”这一课时,先把本班学生分成8个小组,再把准备好的图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分别分给各组,先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讨论:猜一猜,各有几条对称轴。再动手折一折,看看所猜的答案对吗。哪组在规定时间内找得的答案正确率最高那组是胜利者。通过紧张的比赛操作:猜一猜,折一折、看一看,最后得出的结果是: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2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这时,我问学生: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是。可是,停留片刻,又有极少数同学改口了说:好像不是。我问他们理由,他们又纷纷摇头,意思是不确定,只是猜测。正当我纳闷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认为不是。因为我刚刚在下面剪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先上下左右对折,又沿着对角线对折,结果都不能重合。其他同学似乎都受到了启发,还没等我开口吩咐,便纷纷动起手来。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最后一致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正当我要把结论板书时,一位女同学又迫不及待地喊到: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剪的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不信你看看,说着顺手给我递上她的作品。事实大于雄辩,于是我将这位学生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看,他们个个瞪大了双眼,觉得眼前的一切不可能啊,因为他们刚刚在下边验证过的呀。这时我趁热让他们思考,为何同样是平行四边形会有不同的结论。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最后终于得出结论:如果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的话,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样自然而然让学生认识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同时又验证了菱形是轴对称图形。课后,学生又自发地剪出了好多个不同的平面图形,并且轻松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且归纳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这一课,我就是利用动手操作,让学生在竞赛中,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比较轻松地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和圆各有几条对称轴。这是一个充满观察、实践、思考、想象、交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过程。在动手操作中,学生慢慢感受到原来数学并不是晦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它也可以是快乐无边、奇趣无穷的。
基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加深了对新知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不仅能让学生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