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体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作为家长真的不知该如何应对。关于孩子行为,有一些心理需要父母了解,才能更好地纠正和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很可能在某个时期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消极心态,比如任性、自私等消极心理。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这种消极心理不闻不问,让这些心理不断积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消极心态会由一种短暂的心理反应,演变为一种异常心理。
家长只有了解各种消极心理的产生原因和表现,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纠正和客服孩子身上存在的性格缺陷。
孩子的消极心理一般有以下几种。
1.叛逆心理
叛逆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它是孩子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反感,进而产生对父母的反抗心理。通俗地说,也就是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
德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曾把青春期称为“消极反抗期”,也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心理断乳期”。叛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家长应该多角度地深入解读,切勿一刀切,给叛逆心理想当然地打上坏标签。
(2)依赖心理
孩子的依赖心理主要是主观依赖,主观依赖为自己的价值要依赖他人肯定,没有自信的表现就是意志较弱,心里需要依赖外界人与物的帮助来证实自己的价值。
孩子产生依赖心理,罪魁祸首是家长,因为他们过度保护和宠爱孩子,才造成了其自主人格的缺失。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家长不要帮孩子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好,也要给他们自己动手的机会。
(3)自私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自我意识的,慢慢地,他们才能把自己作为主体,与周围世界的客体区别开。由此可见,孩子的自私心理是后天形成的。自私心理的形成,表面上看是孩子自我意识的无限扩大,但主要原因是出在父母身上。例如,一些父母不讲原则,孩子的需要不论合理不合理,一概满足。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而自私正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产物。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而不是一味顺着孩子,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不是天生的,从主观上来讲,是在后天由于自我评价不当而逐渐形成的;从客观上来讲,是因为个人的某些缺陷或屡遭失败造成的。家长必须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旦发现,应尽早帮助其克服和纠正,以避免随年龄的增长最终形成自卑性格。
(5)自闭心理
自闭心理就是自我封闭,自我限制。自闭心理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主要是孩子自身的性格弱点,例如,腼膜、内向、不喜欢与人交往,或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客观原因包括父母的忽视、家庭氛围的冷漠、亲友不多等。孩子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社会交往,也会形成自闭心理。
(6)任性心理
孩子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环境是导致儿童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但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儿童心理专家支招
看到这些消极心理,家长可能会有所担心。其实,大可不必。消极心理虽然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成长有不利的影响,但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家长应该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这一问题。
孩子性格的确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这些消极的心理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它对应的就是积极的心理。对于孩子暂时的消极心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心理,为孩子令后的成长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