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7.4.10-12日,我很荣幸参加了在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举办的成都“学科特色课程建 设”专题研讨会。
一.会议简介
学科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而构建学科特色课程已经成为一所学校能否顺应时代潮流,形成自己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
“学科特色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就是以玉林附小第二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为契机,站在前言理论的基础上,保持与先进理念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科特色课程的建设为主题。
会议为期三天,分语文,数学,综合三门学科进行专项探讨。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小学学术委员会主办,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承办。特别邀请吴天飞等专家出席,四川省各市县教师与会学习。
二.学校简介
1,成都玉林小学学校概况
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位于成都市高新区。2003年7月,由原高新一小(建于1995年)和高新二小(建于1996年)整合而成的一所公办全日制小学,是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也是一所承担了高新区随迁子女就读的学校。占地面积35亩。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教职工105人。
2,玉林小学的办学特色
玉林附小有自己明确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人的独立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国学类,有舞蹈类,有球类,有声乐类,等等。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近年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旗帜下,玉林附小始终坚持“以课程发展建设引领学校发展”的思路,致力于学科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开发出了“数学助学式探究学堂”,“语文经典海读”等特色课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玉林小学的数学学科特色
关于数学学科,玉小人开发出“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形态改革―《助学式探究学堂实践研究》”的特色课程。
那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助学式?玉小人如是说:核心素养的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前传统的教学定位,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而现在要转化为培养能力!在传承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怎样把自己的话说得有理有据,怎样倾听别人的谈话,怎样…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型人才。
助学式:是指让大老师退讲堂,小老师上讲台。这里的大老师的退,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展开对学生思维训练为目的,适实的进行点拨,引领,甚至推波助澜,最后把零碎,模糊的知识清晰化。由师问生答的线性课堂转为生生交流的网状课堂。
助学式探究性课堂得于实施,并得到保证的核心在于前置学习。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抓手,就是助学案。在课堂前通过助学案的导航,对核心问题提前研究,各学各思,取信自己。课堂上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再上讲台交流碰撞,取信他人,完善自己。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自觉,自如,自由的状态。
总之,玉小的数学人,是一群有着教育理想情怀的团队。后面的两堂课所呈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他们教育理想淋漓尽致的展示,更是对团队这个名词本身内涵的诠释。
三.数学学科特色展示
1,第一堂展示课
姜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有趣的推理》。
这节课以小游戏开课。老师出示了三个小盒子,告诉学生三个盒子里,有一个盒子有乒乓球,并提问,你能确定在那个盒子里吗?学生摇头。于是姜老师摇动第一个盒子,学生发现线索,摇动时盒子不响。学生做出判断,第一个盒子里没有。同样的方法,做出第二盒子也没有的判断。老师马上提问:还需要摇动第三个盒子吗?学生表示不需要。老师提问:为什么?学生说既然知道三个盒子里,有一个盒子里有乒乓球,通过刚才的摇动,已经排除第一,第二个盒子,那么肯定在第三个盒子里。于是老师进行验证,确实如此。这时候,老师提出像这样,由不确定,到确定的这个过程就是推理。并和孩子们回顾刚才的推理过程: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得出结论。
老师开始进入下一个流程。
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找出重要信息。并提问,同一个组只能有几个?
再回顾昨天预习的知识,拿出预习时的助学案,要求孩子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时候,给孩子提出要求。
学生交流完以后,进入全班汇报。老师再提要求
这是第一个孩子的汇报。
孩子上去以后,手持教鞭,很有老师的风范。“坐正”“某某看黑板”当每一个孩子都集中到黑板上时,他开始讲解。讲解的时候,声音洪亮,吐词清楚,思维清晰。下面的孩子仔细聆听。当他讲完以后,面向同学们说,“我讲完了,大家有什么意见?谢谢”。于是台下孩子争先恐后,有表扬他那一点做得好的,也有提醒他书写需要规范的。也有提出质疑的。整个过程,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学习自觉,自如的状态。可以感受到,这绝对不是一种排演,绝对是课堂的自然。因为有的东西,再完美的演绎,都会有破绽。在这里折射出的是老师多年的训练培养,已经内化为孩子们自身的一种素养,没有丝毫人为的编排。台上的孩子,每听完一种意见,都会鞠躬,说谢谢你!如果有质疑的,他会耐心的讲解,并问,你懂了吗?那天下午两堂课每一位上台的孩子,都是这样谦谦有理,台下的孩子坦坦荡荡,懂就懂,不懂就不懂,毫不掩饰。没有人笑话不懂的孩子,也没有人掩饰自己的缺点。一切都很自然,流畅,舒服,绝对没有人工的雕琢。本来准备把这一节在后面专项交流的。但确实不吐不快。舒服,太舒服了。我觉得这就是我想要的课堂,我想要的孩子的状态,君子的状态。
这是玉小人理想实践的成果。这也是这次学习中最震憾我心灵的地方。
看到孩子们的精彩表现,我在想教学不能止步于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不能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更应该是心的引领者。
接下来,就是第二位孩子的汇报。
第三位孩子的汇报。
老师的拓展。
最后的环节依次是,关于三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你发现了推理有什么诀窍?再练习。最后小节。
2,第二堂展示课
肖雪梅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四边形的内角和》
肖老师更是游刃有余,她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位资深的主持人。整堂课高潮迭起。她适时的引领,点拨,让模糊的知识清晰化,零星的知识系统化。她关注每一位孩子,让研究数学的方法潜移默化的渗透到每一位孩子的心中。孩子确实进入一种自然自主的状态。而且四年级的孩子比三年级的孩子多了一年的积淀,思维,语言,各方面更加的成熟,兴奋。
在探讨到用撕拼法研究四边形内角和的时候,有位孩子只展示了撕拼平行四边形这一种情况。当他让孩子们提意见时,有位孩子提出,四边形有三种类型,平行四边形这一种类型根本不能说明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度。并给他提出,应该把三种情况全考虑进去。当时他说得很激动,不由自主的跑到讲台上拿起梯形,和两组对边都不平行的四边形进行演示。听课的老师不由自主的鼓掌。
还有一位孩子在讲解用测量的方法的时候,他展示的是四个度数相加得360度。有孩子给他提出来,说他表述不准确,因为测量会有误差,刚好得360度不大可能。孩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折射出老师的数学素养。
当然,这样的精彩还有很多。我想每一个台上精彩的瞬间,都是台下老师辛勤耕耘的结果。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把孩子培养得如此美好,就是呕心沥血又有何不可?
四. 学习收获
1,我们教育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传统的教育,主要是知识的传递。只要会做题,能拿高分,我们的目标就算完成了。当然在这过程中,也顺带发展一下能力。能发展多少是多少,能发展几个学生是几个学生。于是出身社会以后,就出现了一种怪状,有部分人分数和能力不匹配。一种高分低能,一种低分的反而高能。
按常理来讲,高分的孩子应该高能。因为高分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学习其他东西也应该不会差。可是为什么会走向了这样的极端呢。这可能跟社会教育导向有问题,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只关注了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发展。
其实根据我们的社会生活经验,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人才。需要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等等多方面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培养人的能力为核心。能力的培养应该在传递知识这块阵地(学校)上,不要顺带发展,要专门发展,不要悄悄发展,要敞亮发展,不要边沿化,要最中心化。
2,教育需要理想情怀。
教育工作者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玉小的教育者展示了他们的教育理想―孩子们能力的全面发展,坦坦荡荡的谦谦君子胸怀的形成。这不也正是我的教育理想吗?只是以前很模糊,现在在玉小人的指引下,它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们的教育,要做影响人一生的教育,要培养人实用一生的能力。不能只着眼于眼前,更应该放眼未来!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有了它,我们才能让我们的行为更加的规范,我们的奋斗更有方向。我们才能体会到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总之,关于教育,我们要不断修正自己,要与时俱进,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