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书的内在信息含量是不一样的,作者与读者的频率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的书,不同的人读会有不同的感悟。读书也要随缘,要选与你的状态同频的书来读。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启发,给你带来更多的思考。读书就要保证家中有足够多的书,让自己可以随时找到一本想读的书。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一个古人跑了老远去找一个朋友,到了门口没进去就回家了。人家问他为什么?他说我要的就是路上的这个感觉,我得到了,那见不见面就不重要了。我读书读的也是一种感觉,现在好像也没有什么目的了。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享受读书的过程。读的多了,脑子里的想法多了,没事就写写。写也是由着性子写,不管逻辑、条理,只是为了写而写。怎么高兴怎么来。
《思想实验》乔尔 利维
当哲学遇见科学
思想实验就是在脑子里做实验。用我们已知的逻辑推导未知的结果。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我们的存在方式决定我们能感受到的东西是有限的。那就需要用一些间接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对于空间维度的无限大、无限小,时间维度的过去、未来,我们都是无法亲自去触摸感知的。只能利用现有的知识去验证,但我们现有的认知也是不完善的。我们只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接近真理。古人的疑惑我们都慢慢解开了,同时现在困扰我们的也将在未来得到解决。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思考的过程比思考的结论对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我对人的定义就是依托肉体存在的一种算法。人的一生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像火焰的燃烧、树木的生长一样是个能量释放、转化的过程。只不过更复杂而已,而复杂程度是由构成种类、数量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好预测,但整个社会的行为就不好预测了。是个混沌系统,有明显的规律,但却无法准确预测。
你的人生如何度过是你自己的事情。从无尽的时空维度说,人的存在根本没有意义。但对于你自己,你就是整个世界。当你不在了,你的世界也就没了。
你的人生只是由你自己定义。这难得的主动权却有很多人不愿意要,一生都在随波逐流。其实最后怎么过都无所谓,反正随着你的死亡一切都消失了。只要这一生你感觉好就得了。每个人各有自己的活法,活好自己就可以了。还要啥自行车啊。
《次第花开》希阿荣博堪布
我不信佛,但我尊重有信仰的人。我也从佛学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人生的价值可以自己定,也可以跟随别人的步伐前进。不管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人生意义,还是别人赋予你的人生意义,无所谓。关键的是你的一生过得质量如何。在大家都认为的错误方向上快乐的走了一辈子又怎样。来生如何我不知道,死后会怎样我也不知道,我们只能活在当下。在一定程度上说过去与未来都与我们无关。
我喜欢佛教中的无我这个概念。我们来自于这个世界,死后也将回归这个世界。其实没有一个存在是你自己。你的身体每七年就完全的更新一次,你的每个想法也只是电信号。你死后,你的存在痕迹也将消失。你自以为的我根本就不存在。我们只是这世界的一部分,天人合一就应该是我们的存在状态。不要执着于你脑中各种妄念,用心的体会这个世界,跟随他一起动就好了。
生活中也没有你所谓的苦乐,一切本就是你的一部分,无法分割。世上有没有痛苦的人生吗?没有!你的所有经历就是你的一部分。你只要去感受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