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在读《项目化学习设计》,感觉虽然专业性很强,但读起来不枯燥,甚至有时候读着读着就会忘记了时间,因为一边在设计项目,一边在读,不知如何设计,对于专业性的指导需求很迫切,所以就容易读下去。于是我感到一个好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对于学生的意义,如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将会对学生产生多么大的益处。
这段时间听的课有每周日的必修课:首先是齐崇老师二十几年带着学生进行的做中学,感觉到齐崇老师的能量和魄力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作为她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啊!第二个课是邱磊老师的《用生命的母语做教育》,他让我看到了项目化学习设计的指导思想,其实是源于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第三个课是刘欣老师的《新媒体教育力》,刘欣老师金句不断,由内而外散发着新媒体的教育力,深深地感染了我。第四个课是徐莉老师的《未来课程想象力》,徐莉老师特别有理论高度,从根本上为我们阐明了学习的根本和课程设计的根本。
除了每周日的必修课外,我还在每周二、四的晚上听凉水井中学的《对话孩子》,教练们像教我们老师一样教练着孩子们,孩子们表现的非常好,学的非常快,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这也启示我可以尝试去训练每个班的小老师、小教练,发挥孩子们的能量!
周三晚上我听了叶修老师高效学习策略的课,给我很大的启迪,通过运动提升孩子的精力,精力和专注力是孩子高强度用脑的保障。学生中心论,让学生自主负责更有利于实现高强度用脑。
周五晚上我听了关于视觉笔记的课程,有梁子老师的《火眼金睛抓关键》,吴虹校长的《可视化思维》,丝丝老师的《从一页白纸开始的思考》,将思维视觉化,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尝试,逻辑清晰、形象展示、有效输出,先从一句话一幅图开始,逐渐向读书笔记、听课笔记、板书延伸。
周六晚上我听了小熊老师的《极简技术》的课程,非常有趣、有用、有成就感,很赋能,收获很大!
小组对话中,我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收获和对于项目设计的思考,一开始了解不多,设计的内容多是高高飘在上的感觉,随着读书的增多和思考的深入,逐渐落地,从教材和课标出发,厘清核心概念和主要知识点,但对于设计什么样的驱动性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并进行持续性研究,一直没有头绪,停滞不前。在研讨中,刘文霞校长的“以终为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豁然开朗,我最后想让学生呈现什么结果呢?我想让学生呈现的成果是:每位学生帮助一种动物或植物繁殖的呈现,应该从这个点出发去设计驱动性问题,我一下子有了思路。
总之,项目化学习设计让人欢喜让人忧,有时会觉得很明白,有时又会觉得无从下手。不过有书籍做专业引领,有小组形成的学习共同体,互相启迪,最终必将形成自己的项目化初稿,不管结果怎样,过程中的成长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