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给姑父的兰花写点东西了。
在龙亭,除了稻谷,蔬菜。专业有人种花种草,姑父算是第一人。当然他也不是一贯如此,算是半路出家。他儿子更谙更爱此道。毕业在家一年,侍弄花草一年。当然弄不回来钱,又被姑父赶出来了。姑父接着表弟这些盆盆罐罐,竟起了十分的趣味。加上他常年搞副业要出入大山,所以他们家的兰花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去过姑父家的兰花园,也去过后山那个杂木园。除了兰草,还有红杜鹃,赤楠,石斛等,表弟当年去山上淘宝的时候,并不是什么都往山下搬,他要挑那种茎枝走向比较写意的。
姑父的兰花养了多年,近两年花开了。
今年国庆我回家去了姑父的兰花园,才开了那么几朵,但香气四溢。我不懂什么兰花品种,一眼看过去,没开花的都是一个样子——像茅草。
最近姑父发了几张开花图给我,以下依次是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形状“有的似一只凤蝶展翅飞来,有的像一排铃铛摇动”。他说还有几个名贵品种没有开花。按时节看,国庆回去我看的估计是建兰。
兰花是从野花中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才培养成今天这样绚丽名花的。古诗词里好多写兰的,“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不容荆棘不成兰”,“并石疏花瘦,迎风细叶长”。她的生长地方很隐蔽,石头边,灌木丛底,甚至与荆棘为伍,加上不开花时其形跟茅草无异,其实并不好寻的。再看花色,你会发现兰花的色并不鲜艳,甚至有的跟叶子一个颜色。而她的香,自是一种清气。国庆进姑父兰花园时,一靠近园门,香气真的很浓郁,反而进去后不觉得了,待想努力嗅时似有还无。真的应了“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的说法。
古代文人擅长托物言志。兰花疏瘦的形,素雅的色,幽微的香太符合文人志士心中美好的追求。如下(文图取于“花友”):
词条上没有说“兰”形容女孩子的美好品质,为什么“蕙质兰心”专指女孩子?难道是宋词音乐文学一流行,被宋代周杰伦带到各井水处了?这种专指我觉得是没有道理的,这应该是对所有“人”的品质要求!
最后,奉上一首韩愈《猗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有之。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