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知乎被邀回答的问题都与编辑工作有关,而且提问者大多是尚未踏入职场的学生,希望了解编辑的工作要求和工作内容。
今天就讲一讲关于编辑部的一些事儿。
一、报刊性质
不同书籍/报刊(以下统称“报刊”)的性质不一样,有事业单位性质,有企业性质等。
(1)事业单位性质的报刊
事业单位性质的报刊最好的地方是旱涝保收,因为费用有财政支持。也因为这一点,对报刊内容的导向要求更高,即对文字内容的审核会更严格,当然这里说的严格是说不是什么文章都可以上,而是以“和谐社会”为第一基准,你懂的——
所以以后看一些杂志或丛书就不用急着指手画脚了,因为单位性质出的报刊须把“和谐”“安全”为第一要义。并不是他们不想写不想讲,而是这涉及到报刊的框架/体例,不敢贸然打破,否则饭碗不保啊!多些理解,少些讽刺谩骂总是对的。
(2)企业性质的报刊
企业性质的报刊基本以市场为导向,说白了就是一切都为了钱,只要你不跳出基本的法律框架,不要太过违背伦理道德,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为销量,只为吸睛,被人讲被人骂也受着,就像玩公众号一样,自由度更大些。
二、编辑部的人员架构
编辑部人员的多少不定,大概有社长、总编(主编)、执行主编,编辑、编务、设计等。
单位性质的编辑部相对来讲会复杂些,如一个人物传记丛书的编委会,里面有3个顾问、3个主编、17个副主编、21个编委;
且编委下再设编辑部,编辑部里设置1个执行主编、5-8个编辑、3个编务、1个创意策划、2个设计等。
有的编辑部还会设美编、排版、摄影等。
而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有些编委会会把相应的工作外包出去,特别是排版这种专业性更强的工作,都会外包给专业的排版公司做了。
据说现在连校对都有专门的校对公司来做了。
三、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字编辑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文字功底是必定要有的。即使你不懂创作,不会写小说、故事等虚构类文章,起码也要有基本的鉴赏能力。
如果你连什么文字是好的都不懂,常用的错别字都分辨不出来,“的地得”也厘不清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会涉及到出版前的校对工作。
现在很多消费类的杂志是向作者约稿的,如果你连什么文章是好文章都不知道,那又如何“编辑”呢?
说到约稿,很多消费类杂志编辑的收入是与上稿数挂钩的,也就是说你约越多稿,上稿的几率就越高,你的收入才会越高。
不过这事我没干过,所以细节的东西我不敢乱讲。据我所知,一般在这个圈子混得久的编辑都积累了相熟的作者,会直接找他们写,公开约稿就少了,也造成新手的机会少一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资源是靠积累的,每个行业都一样。
四、编辑部工作流程
现在以我所在的编委会为例,说一下基本的工作流程。
我所在的编委是写人物传记的,有丛书合集,也有单行本,所以会涉及到约访这一块。
因为涉及到约访,所以我们编委设了1个外联的职位。外联专门负责约访相关人物,敲定约访时间,也会陪同文字编辑一起出访。编辑完成初稿后,也由外联把文稿交予对方(一般是通过电邮或者是QQ与对方秘书对接),同时向对方收集用于文章配图的照片。
对方对文稿进行修改、签名确认文稿后发回我委,我委相关编辑就会把确认的文稿进行初排。所谓初排,就是把需要插入的图片编号,写好图片说明,用红色字体插入文稿中——其实就是一个说明图片应该摆放在哪里的说明——然后把图片和初排后的文稿统一发给排版公司,排版公司用专业排版软件进行排版。(好像用的是方正还是别的)。
排版公司排好版后,会形成PDF文件直接发回我委备份。同时,会把文件打印出来,快递回我委,我委的编辑就开始校对。
校对一般不少于3校。
一校:逐字逐行,逐个标点符号看,有错的,用常用的标注符号标出来,例如插入、漏子、改字等等——这个就涉及到编辑要懂得的一些业务技能了,不过一般入行时会有人教,所以不用担心,很容易就学会了。一校完成后,把标注过的文稿又快递给排版公司。对方根据编辑校对的标注在排版软件上进行修改。改好后,又打印出来,连同一校(标注稿)快递给我委编辑进行二校。
二校:此时我委收到两份稿,一份是一校时的标注稿,二是排版公司修改后打印出来的二校稿。依然是从头尾看新的打印稿,而且重点看一校时的标注有没有改过来。除此之外,工作与一校是一样的,但是产生了二校的标注稿。
三校:三校不用从头到尾看了,只与二校稿进行比对,看标注的地方有没有改过来,所以速度会快很多了。
注意:正因为一、二校之后,不会再从头到尾看,只看标注,所以一校、二校很重要,如果你一校二校没校出来,隐患就留下了。
一般隐患会在最后一关被发现。那就是:出版社的校对。
排版公司根据我委三校后的稿子修改完毕,打印出来,由我委交给出版社,出版社再校对!一般不会少于3次!
这3次是重复上面的工作,只是校对人员由我委的编辑换成了出版社的编辑。出版社的编辑的工资跟最后出版物的错别字多少是挂钩的,据说超过了多少百分比就要扣多少钱。所以他们也会认真负责,不会马虎了事。
而在这期间,出版社那边会给书号,出版权页(版权页就是扉页后面那张黑白的“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简称CIP,有印刷厂、印张、字数、版次,书号等信息)。
此时,又多了一张版权页,这个更不能错,几乎到最后印刷前都要核对的。
可见,正规出版物是经过最起码是3-6次校对的(不排除有的编委可能自己偷懒不校对,全部推给了出版社,所以只有3校)。
除丛书外,有书号的杂志,每一期出版前都要给出版单位审查过的,当然,如果不涉及到严重的FD倾向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我曾经提议诸位看书最好看正规出版物(做成电子书的也算,因为里面的内容不会变),就是因为正规出版物的内容还是有保证的,起码错别字极少,一些常用的病句、数字使用规范都是经过层层把关的。我记得上一本丛书就因为里面的数字(如年份,金额等)格式不统一而改了好几遍,头都大了。
当然,如果你想看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那你大可以通过别的渠道获取。但对于专业写手来讲,要保证自己读到的文字是好的,字句是通顺的,病句错别字是少的,否则长此以往,容易被不好的、错误的文字使用习惯影响,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还是选择正规出版物为好。
好了,经过前后校对都没有问题了,排版公司可以直接把完成的终稿PDF文件发给印刷厂,直接就可以印了。
这样,才会有一本书出来。
已经做了七八年的人物丛书编辑,现在还在做,我对这个职业最大的感受是:除了写之外,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特别是校对时不能有丝毫马虎,否则很容易出问题。玩公众号的就知道,你从头到尾看几遍,到最后还难免出现错别字呢。
PS.做消费类杂志或者是有时效性报刊的编辑确实压力更大,因为每天都要出,每个月都要在固定时间上市,加班,劳累在所难免,这也媒体人的辛苦之处。不过我所在的编委没有这一个要求,所以相对还算轻松。
我是悟恩居士,一个会写字的修行人。如果诸位还有什么想了解的,可以直接留言给我,我知无不言。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