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第一次申报课题,历时一年终于结题了。一天时间坐在电脑前敲结题报告,眼睛干得冒火,颈椎也来凑热闹。最终还是顺利地申请结题,静候结果吧。
“让积累成为阅读与写作的支点”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现实中鲜有学生写出文从字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妙语连珠的作文。尤其是农村学生,作文实在是他们的软肋。一到作文课愁眉苦展,搜索枯肠,写出的文章大多味同嚼蜡。甚至有学生直接用方言来作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发现学生们之所以写作困难是因为平日阅读量太少导致积累薄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中心中无“米”,当然无从下笔了,只能东拼西凑。鉴于此,我觉得要想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从写作下手,而写作水平的提高必须依赖积累的充实和厚实,积累的厚实必然需要广泛的阅读。让积累成为阅读与写作的支点,有了这个支点,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会大幅度提升。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包括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还包括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好与坏,主要是以各种能力的高低去衡量。而各种能力的高低,其实就是学生平时在学习生活中逐渐积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同时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还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然后在各阶段目标中再对此加以具体化,导向是很明确的;课标还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240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课标着重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就无法学好语文。因此,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
1、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语文素养之厦的崛起来源于平日里的点滴积累。只要平日里注重积累,语文素养自然会慢慢厚实。积累之功做足了,相关的各种能力就会慢慢具备。故,积累是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石。
2、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学生的作文很难出新,根源在于积累的东西太少。如果广泛读书,厚实储备,自然会博采众长,写出与众不同的妙文来。积累不是静态的,实则是一种实践能力的体现。新课标反复强调“实践”二字,而有效积累正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舞台。
3、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语言积累”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文积累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吸收到更多的“精华“,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在阅读中,在积累中,学生的精神会慢慢成长,会逐步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育人和成才的完美结合是学校教育的至高境界,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的内容
1、了解学生的语文积累习惯、途径及现状,准确把脉,确定研究的方向。
2、利用课堂展开积累活动,全力打造利于学生积累的高效课堂。
3、利用读书笔记来厚实学生的积累。
4、研究激发学生积累热情的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激励和赏识为学生的积累助力。
5、利用现代化平台开展丰富的写作活动,激发学生运用素材的兴趣。
四、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语文积累的看法及对语文积累运用的建议。
2、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相关培养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信息,结合本校实际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
3、实践行动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形成较为完善、有效的实施办法。
4、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五、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 (2019.6----2019.8)
(1)选定课题
(2)确定研究对象
(3)撰写研究方案。
(4)研读相关书籍,搜寻相关信息,厚实储备。
2、研究阶段 (2019.9---2020.5)
(1)问卷调查学生的积累情况。
(2)制定具体的细则,让学生明确任务并执行。
(3)组建合作小组,挑选组长进行督促和检查。
(4)挖掘资源,广开活动,让学生乐于积累,勇于展示。
(5)开展个案跟踪研究,撰写教学案例及教学论文。
3、结题阶段(2020.6---2020.8)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论文。
(2)举行观摩课,研究课。
(3)面向全校展示学生的积累成果。
六、初步研究成果
工作的变动,我由初中转入小学,带着六年级的孩子们在阅读中体验积累的快乐,在积累中体验写作的乐趣。一年的时间,我和学生们都在奋斗中磨砺成长。
从学生层面来谈:
1、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灯,指明奋斗的方向;兴趣是火,点燃努力的风帆。兴趣是学生成长的润滑剂和助推力。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力地诠释了兴趣的重要性。没有兴趣参与的学习如同机器运转少了润滑油,拼力工作,但是不快乐。一旦外力消失,工作立马停止。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资源库,需要从童年时代开始播种。只要这样,一个人才会逐渐发展成为真正的有价值的人。当我接手这个班级第一天,我首先做的工作就是调查学生的阅读状况。设计一张表格让学生梳理一下从认识汉字以来的阅读量。
满怀期待地等着学生的自查,第二天看到表格时我傻眼了。我们班读书最多的是徐一平同学,但是仅仅读了25本,至少有十个学生竟然没有读过一本。五年小学生涯,除了读十本语文书之外竟然没有接触到课外书。这些学生全是班级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没有阅读的参与,学生必然会成为潜在的“差生”,不,已经是落后生了。
学生读书少主要原因是不喜欢读,还有农村家长在读书上给孩子的投资较少。在大部分家长的意识中,只要把语文书学好就行。如此一来,学生的童年时代与书的交往甚少。
为此,我召开“点亮阅读之灯”主题班会,让学生们通过真实的案例来发现阅读的重要性。我以狄金森的《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作为开场。“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这条路最穷的人也能走,不必为通行税伤神,这是何等节俭的车,承载着人的灵魂。”农村孩子除了上学读书这条路,其他的路几乎没有。只有好好读书,好好学习才能在未来职场上谋求一份工作,才能有能力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学生们在这节班会课上心灵得到了洗礼,最后在“我爱阅读”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同时,我利用班级微信群和家长们沟通,发起“月买一书”的倡议。绝大部分家长支持我的建议,每个月能够按照孩子的兴趣和我的推荐至少买一本书送给孩子。
组建班级“书吧”满足学生有书读的心愿。“书吧”里的书来源于学生的主动分享、老师的藏书分享和老师从图书室里借来的书。班级“书吧”成了学生们课后喜爱的地方,借书、读书、还书,有条不紊。
定期开展读书活动,适时奖励,学生读书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优秀读书笔记评选、阅读达人评选、讲故事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激情。到六年级毕业,班级里几乎没有不爱看书的学生。
2、培养了学生自主积累的习惯。著名小学语文教育家张庆老师说:“学语文好比在天上布云,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又好比在口袋里攒钱,钱攒多了,就不愁花不出去。”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日积月累,慢慢积攒,最终才会成为语言富翁。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需要日积月累并不买账,好多同学嫌麻烦,懒于摘抄,懒于背诵。要想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必须先治疗“懒癌”。我利用“摘+背+默”的方式让学生一点点走上自主积累的道路。每天读书要把读到的美句美段摘抄下来,然后选择最喜欢的进行背诵,最后在“美句默写本”上默写巩固。“摘、背、默”三部曲夯实了学生语言积累。在古诗词的积累上我也是做了一番探索。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我们的语文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结论、轻过程,重理性、轻情感,重理解、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其中,该记住的没记住,该积累的没积累是最大的失误之一。在孩子们记忆的高峰时期不让他们读、背,我们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于老师的这番话启发了我。被唐诗宋词浸润长大的孩子,气质必然儒雅脱俗。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作家,成为诗人,但是每个中国人的头脑里必须得有至少200首古诗词的积累。适当的时机用上古典诗词,整个人的精神气质就上了一个档次。按照课程标准一首一首让学生积累,熟读、背诵、默写、理解相结合,一步步引导学生厚实古典诗词。完成课标中的诗词外,我又带着学生以诗人作品为主题(比如:李白的诗);以“诗中×物”为主题(比如:诗中月);以诗歌表达的情感为主题等进行摘抄积累。一年下来,班级里大部分学生轻松积累了200首古诗词。除了积累古诗词之外,名人名言也是积累的要点。冰心的《繁星春水》、泰戈尔的《飞鸟集》、汪国真和海子的名篇也让学生进行一番积累。忙活了近一年,绝大部分学生的自主积累习惯已经养成。
3、学生的写作水平稳步提升。第一次批改这个班级学生的作文,我真的有活不下去的冲动。48名学生,能够写通顺稍微用点词语的学生不到十人。绝大部分学生在记流水账,其中还夹杂着大量的错字别字病句,甚至是把平常讲话的语气方言用到写作中。作文质量如此一般,原因是腹中无书。读书少,语言积累与感悟就少。语言中的星辰大海,鸟语花香,疾风骤雨,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启动阅读计划,启动积累方案,带着学生从“读--摘--诵--默--用”一路磕磕绊绊走来,学生的写作渐渐地有了起色。
第一方阵的学生一路写来,已经能够轻松驾驭不同的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书信、倡议书等能够做到文从字顺,甚至带上文采。
第二方阵的学生一路写来,已经不再畏惧写作,能够从心里接受写作。他们笔下的文章通顺流畅,结构严谨。
第三方阵的学生一路写来,已经可以把句子写得通顺一些,内容丰富一些。
第四方阵的学生一路写来,由之前的一窍不通成长为能够围绕文题写出二百来字的文章。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坚持阅读,坚持积累,当然还和丰富的写作活动有关。
利用日记为学生的写作助力。开展师生共写日记的活动,以老师的榜样力量来助力学生写日记。学生的日记其实就是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为了防止记流水账,我要求学生选择一天当中最有意义、最难忘的画面,然后命题进行写作。这样一来就治好大部分学生的流水账。优秀日记评选和颁发奖状激发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写日记热情。日日练笔催开了写作的花。
开展班级写作比赛。每个月,我会发给学生稿纸,然后给出题目进行写作比赛。我邀请同年级语文老师参与评选,优秀者和进步者均颁发奖状,并在班级群里展示。网上买了几沓奖状很快就用完了。
利用我的个人公众号展示优秀习作。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优势,我申请了个人微信公众号,名字叫“苔花的春天”。“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农村的孩子只要有梦想有追求,一样可以有自己的春天。我面向全班同学进行征稿。学生把自己写的作品以电子稿的方式发给我,我进行整合,然后挑选发布。我为赵冬雅同学安排一期“日记雅苑”,展示她生活中的点滴。这是我推出的第一期。在班级群里一分享,很快就有不少学生和家长点开欣赏。这次隆重的出场让赵冬雅的写作更有尽头了,佳作也不断出现。公众号分享学生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是激励是肯定,虽然我审阅稿件很辛苦,有时甚至修改到十二点,但是看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虽累犹荣。
4、学生获奖成果展。一年来带着学生阅读、积累、写作,学生们在校级、镇级、县级比赛中屡屡获奖。王筱雅同学在睢宁县中小学“抗疫”主题作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睢宁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钦文静在睢宁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徐一平在睢宁县第二届中小学生诗词大会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从老师层面来谈:
1、日渐成为热爱阅读的老师。说来惭愧,在没有进行课题研究时,我是一个懒惰的人,得空就玩手机看电视。长期不阅读,脑子日渐空洞。为了真正做好这个课题,我开始静下心来寻找丢失的阅读习惯。一年来,我跟着课标,跟着苏霍姆林斯基,跟着于漪老师,跟着余映潮老师,跟着肖培东老师,跟着孙双金老师,跟着薛法根老师学习教育教学的经验,把他们的智慧嫁接到自己的课堂中来。除了读教育著作外,语文教学杂志是我的枕边书,睡觉前要读一篇。《语文教学通讯》是我的最爱,它陪伴我已经15年了。除了读教育教学专著外,我还喜欢读名著,读历史,读美学。文学作品类阅读滋养了我的精神和心灵,日记本上满满的美句是我成长的脚印。
2、日渐成为热爱写作的人。一代语文大师叶圣陶提倡老师经常写下水文。可是我一直都没有听叶老的话,在写作上只是走空谈路线,自己几乎没有写过多少东西。研究课题之后,我意识到,好好写作的老师,才能天天向上。于是,我下定决心写作。写日记是必备,至今坚持了1100天,天数很多,但是质量不高。去年,我开始在“简书”上写作,加入了日更计划。从班级学生写起,48名学生全被我写完了。写完学生后开始写写教育故事、生活故事、教学论文、课例品析等,如今已经坚持日更318天。三百多天的坚持,我在“简书”上留下36.8万字的痕迹。同时我在个人博客上发布了44篇日志,博客积分达到240分。既然选择了写作,我便要风雨兼程。未来,我会一直写下去。
3、日渐成为能够驾驭课堂的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需要老师不断学习,不断打磨。这一年来,丰富的阅读让我的文本解读能力不断提升,站得高了会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课堂上,我引领学生在文本中积累感悟运用,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成长在每一节语文课上看的见。学生们很喜欢我的语文课,校领导和老师们也肯定我的课堂教学能力。
4、教师获奖成果展。一年来参加了一些评比活动,也收获了一些小果实。江苏省第十四届“蓝天杯”小学、初中部分学科和幼教优秀教学设计评选(2019年度)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徐州市第十六届“创新杯”中小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徐州市第二十一届中小学“科研杯”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荣获二等奖;睢宁县第二届中小学诗词大会活动优秀辅导奖;2020年睢宁县中小学生抗疫主题作文大赛优秀辅导奖。
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存在问题
1、第一次做课题经验欠缺,研究过程缺少科学细致的规划。
2、教师自身科研水平不足,在研究的过程中无法用相关的理论来概括归纳。
3、教师的个人读书需要进一步规划,阅读面窄,不愿钻研比较难的书。
4、中下等学生的语言积累进步不大,没有找到通往这些学生心灵的钥匙。
(二)改进措施:
1、阅读阅读再阅读。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习惯,让阅读丰盈大脑,真正成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
2、实践实践再实践。研究是做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理论中升华提高进而指导实践。
3、交流交流再交流。中下等学生是研究的难点,通过研究心理学相关的书籍,多向有经验的专家型教师请教,在不断的交流中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做一个热爱阅读的学生。
研究过程的一些参考资料:
1、(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怎样写作》,叶圣陶,中华书局出版社;
3、《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
4、《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余映潮,广东人民出版社;
5、《于漪语文教育论集》,于漪,人民教育出版社;
6、《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科学出版社;
7、《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初中语文教与学》等语文专业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