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投稿」 别拿文艺当借口
做传媒的最不缺文艺青年,也不缺接触文艺青年的机会,但是那种不标榜自己也不轻易标签化的并不多,讲究形式是他们的共同特点。现在还有一种犀利的解释是,文艺青年就是没有钱却很有个性的人,这样的话说出来真的会被很多人用砖拍死,但这也巧妙的解释了为什么豆瓣有那么多的文艺青年用户,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合理的有效盈利模式,也许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他们都说我好文艺哦”,说这话的时候带着一点沾沾自喜,说实话,她在我心里跟文艺不沾边,因为这些只有形式没有内核谁都可以,你可以买单反镜头,买文学书籍,买棉麻布衣,买二手乐器,买一切文艺青年的标配,或者在我去你那的时候给我磨咖啡豆煮咖啡,在我走后再也不理那台咖啡机,在我去你家借宿的时候点上香薰,在我不在的时候根本看不见它。你做你自己就好,你做的小龙虾就很好吃,你当女汉子帮我搬行李的时候很让人感动,你穿着发邹的衣服也很可爱,不知道王家卫、蒂姆伯顿没有关系,不知道翟永明、陈逸飞没有关系,不知道王安忆严歌苓这一切都没关系,只要你活得真实,人生海海,步履不停,没有时间演戏给别人看,你就是我心里的最好的最接地气的非文艺女青年。所以,反过来说,你的那种文艺我也不会反对,文艺的标配和真实的生活并不矛盾。
每个人关于文艺的定义和看法都不一样,我最近的看法是鉴别一项事物的真假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产生力量,比如一个人,看他是不是在乎你,可以看他为你做了什么,比如一本书,你看了以后真的受用的话可能就是你会被他传递的价值观所影响到,所以在笔者的脑子里真正的文艺青年更应该是一个因为文艺能产生力量的人,说大了就是文艺带来生产力,或者简单点,如果你真的因为文艺的触动发自内心的做点什么事,丢掉棉麻布衣丢掉单反镜头丢掉星巴克丢掉那种刻意的不一样,你还是文艺的。
上个月出差去成都,遇见了一位姑娘,她说了一句好久没有人在我面前说过的话:我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所以……
这位内向的姑娘是一个标准的文艺青年,最近新上的日剧韩剧电影她都了解,剧中角色的隐私八卦也能侃侃而谈,文青向往的圣地西藏、台湾、日本她都去过,各种手办也买了不少,各种相机镜头她也有,光凭这些已经足够文艺,但是她不仅仅是这些,她主持两档电台节目,有自己的网络专栏,精心打理着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几天采访中她发了七篇文章,她也会担心他爸爸的身体,说他弟弟脾气太大,还有她的那些聊不完的文艺话题。这是我最近接触的一个把文艺和务实结合的很好的年轻人,因为她不装。
性格内向的文艺青年也能找到自己的路。有些情绪,有些情感,留得住就留,留不住的就走。
生活工作就像答题一样,因为很多原因我们找不到最优解,就去找一个可行解。因为我是一个文艺青年,所以我可以做这件事情,而不是因为我是一个文艺青年,所以我有很多事情不能做。
文艺青年大多是闷骚的,因为有一颗敏感脆弱又自尊心作祟的心,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敢去做,有时候,把文艺这个借口丢掉,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做你曾经极力避让的那些事情,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当然我并没有鼓吹年轻人去炮制自己的思想来获得生产力,我只是觉得如果真的喜欢,在现实世界里一定会找到它的落脚点,它的依托,你一定会找到出口,从而产生力量,也许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但却是一定要经历把文艺转化为什么的过程。
你可以是一个大家眼里的文艺青年,也可以同时兼备踏实认真的生活态度,不用做给别人看,因为没有多少人会真的把那些放在心上,因为只有直面人生才是不再逃避和恐惧的唯一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