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才华、痴情为人所津津乐道,他与四位女子的爱恨情仇,更是他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部分。而张幼仪,则是其感情生活中最为人所忽视的。
许多不知情的人,读完几人的故事,谈起张幼仪其人,或许只会怜悯而鄙夷地感叹一句:“又是一个被旧社会思想所囚的传统女人。”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前半生张幼仪活在丈夫的阴影之下,后半生张幼仪的人生只为自己而活,她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
13岁那一年她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徐志摩订婚,并且因为婚姻生活提前终止了读书。
却不知徐志摩早在第一次看她照片时,便讥讽道:“乡下土包子。”她确实是典型的传统女性,从小接受旧社会“以夫为天”思想教育的茶毒。却也是名门望族家的小姐,受到过先进的教育,并非徐志摩口中的“土包子”。
15岁结婚后她一边忍受着丈夫的冷暴力,一边恪尽职守,把家中的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然而徐志摩并不为这一切买账,他自予新时代人,早已把张幼仪连同他们的婚姻都划分为“旧时代产物”。他把对旧社会的不满发泄在一个无辜女子的身上,这对张幼仪来说是何其不公。
可笑的是,他以拥有这样的妻子为耻,却依然秉持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旧习,履行着基本的婚姻义务。
在张幼仪为徐志摩诞下麟儿后,他仿佛付尽了所有的责任与义务,选择了出国留学。
在出国留学期间,徐志摩疯狂的迷恋上了民国才女林徽因,并展开了热烈的追求。早就把远在异国的妻儿抛在脑后,此时张幼仪还在家中为他侍奉父母,养育麟儿。
而后在二哥的安排下,张幼仪鼓起勇气,千里迢迢、孤身一人前往英国陪读。
迎来的却是再一次的冷遇,张幼仪曾口述徐志摩到港口接她时的情形,她说:“他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的表情的人。”
在异国他乡,丈夫的冷暴力让她感到惶恐不安,这里的一切都与她格格不入。这时老天又给张幼仪开了个玩笑,她怀孕了。
作为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的产物,孩子终将被遗弃。她将这个本该喜悦的消息告诉徐志摩时,他立即让张幼仪打掉孩子并提出了离婚。
张幼仪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徐志摩在得知这样的结果后,竟抛弃身怀六甲的妻子,玩儿起了失踪。
在朋友的帮助下,张幼仪诞下了第二个儿子。在孩子出生当天,她不知是想通了,还是对丈夫已然失望透顶。她叫来徐志摩,在离婚协议上签了字,选择了放手。
时过境迁的张幼仪为这一段沉重过往打过一个生动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离婚后的张幼仪带着义无反顾的决心,携幼子身赴德国,开启了新的人生。在二哥的资助下,开始半工半读,后被裴斯塔洛齐学院所录取,开始攻读德文和教育。
不久后发生了她人生中的第二大重创——幼子因病身亡。这比和徐志摩离婚还要让她难受千倍百倍。
张幼仪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反而越发勇往直前。她是个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女性,这场异国之旅让她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毕业后,张幼仪再次回归故土,这是她精彩人生的伊始。先因为能说一口流利的德文,被东吴大学录取为德文教师。更是勇敢地进入上海女子商业银行,成为中国第一位银行女实业家。而后,又从服装行业中品出商机,任云裳服装公司总经理一职。
张幼仪用她的智慧、坚韧、学识,在这个男儿撑起一片天的时代,闯出了一片不输于男儿的天地。她才是真真正正的新时代女性,独立而干练。
经年之后,收到徐志摩死亡的消息,张幼仪不似林徽因和陆小曼一般悲痛欲绝,像从前一样,默默为他打理好一切。
在徐志摩死后,张幼仪曾说:“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的爱没有轰轰烈烈,只有一世如水的平淡。虽不浓烈,但绵长悠远。她的爱需要人细细体味,而徐志摩并不是那个人。
在迟到了三十年后,54岁的张幼仪迎来了专属于她的爱情。张幼仪与中医苏纪之是邻居,因为对方与自己同样有四个子女需要抚养,对其多有照抚,两人在一日日的相处中互生情愫。
在张幼仪征得张子同意后,两人喜结连理,彼此相伴十八载。
回看张幼仪的一生,亲情、事业、爱情无一不缺。除却曾经一段失败的婚姻,哪一样不令人向往。而正是因为这一段失败的婚姻,才造就了她的成功。
感谢阅读到此的读者,你们觉得张幼仪的人生算不算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