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我心记真实
文/情绪化的大笨蛇
第[14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交通安全越来越重要。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果受害方不了解操作实务和对应的法律规定,则难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那么,出行发生交通事故,受害方应当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呢?
下面,我就上述问题,分别在操作实务及法律规定方面作出说明。
所谓操作实务方面,即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方的应对措施:
一、受害方意识清醒,事故发生现场可以做什么
1.报警。“有问题,找警察”,并不是一句空话。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第一时间报警,不仅是为交警部门出具事故认定书奠定基础,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双方责任分担的公正性,为事故双方最后解决纠纷选择和解或诉讼方式提供证据。
2.取证。在受害方未受伤、意识清醒、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对现场通过拍照、摄像等形式,留下第一手证据,但注意不能破坏现场。
3.协助。事故发生后如有人员受伤要配合及时送往医院,同时配合交警部门做笔录,留下联系方式待进一步处理。
4.协商。事故发生后如没有人员伤亡或者受伤人员认为自己伤情轻微的,各方对交通事故事实及成因无争议且车辆可以自行移动的,可以撤离现场,恢复交通。同时,也可以在现场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二、受害方如受伤,可以做什么
1.养伤。事故发生后如导致受害方受伤,一定要前往医院进行救治。实践中经常出现,受害方在事故发生后觉得伤情轻微,就草率未选择治疗,结果在事后出现脑震荡等病情的情况。如果未及时救治,不但有损受害者的身体健康,也不利于证据的合理提供。
2.保存证据。受害者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产生的一切证据都应当妥善保存:比如事故现场拍摄的照片或摄像、在医院治疗的发票、聘请护工的合同及票据、护理人员的交通费、残疾辅助器具费、鉴定费等。
3.协商。受害者在病情稳定出院后,可就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对方进行协商,协商的方式包括自行协商、在交警队的主持下或在保险公司参与下协商,如果双方协商不成则是到法院起诉后,在法院主持下进行的调解。
基本的操作实务已简单介绍完毕。接下来,我再简单讲解一下发生交通事故后,涉及的法律规定有哪些:
普通的交通事故适用的法律条款基本是《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保险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司法解释、各保险公司的保险条款等。
受害方可以从以上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了解发生交通事故之后的责任主体,各方责任分担,事故认定的规则,损失赔偿的项目等基本信息。
而对于选择网约车出行的受害方而言,除了适用上述普通的交通事故法律规定之外,还需要了解《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及各地根据该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网约车交通事故与普通的交通事故,在承担赔偿责任的主体方面有所不同。普通的交通事故,承担赔偿责任的一般是肇事方、保险公司,如果受害方是乘客,则本车司机也需要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赔偿责任。
而网约车交通事故,以滴滴出行为例:
1.滴滴出租车,受害方乘坐出租车发生事故,司机属于职务行为,则责任由出租车公司承担。亦即受害方一般是要求肇事方、司机、出租车公司、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2.滴滴快车、顺风车:受害方乘坐快车、顺风车发生事故,按交通事故侵权纠纷,司机和受害方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亦即乘客一般是要求肇事方、司机、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3.滴滴专车:乘客乘坐专车发生事故,由滴滴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承担责任。亦即乘客一般是要求肇事方、滴滴平台、汽车租赁公司、劳务派遣公司、司机、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从上述承担责任的主体,大家即可清晰了解如果选择网约车出行,应当按哪个选项对自身更具有保障。当然,不论发生交通事故后,有几个赔偿责任承担主体,对受害方而言那都是一场不幸。
因此,大家日常可以做的,除了遵守交通规则,提高交通事故防范意识,还应当知悉发生交通事故后的实务经验,熟悉对应的法律条款。这样,在发生交通事故之时,才可以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