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终点》The end of the tour(导演詹姆斯·庞索特,2015年出品),片名吸引了我。点开影片,开头讲了记者大卫听到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去世的消息,然后是黑屏淡入淡出。
接着黑屏左下角出现一行小白字“12 years earlier”。
这个小小的注脚预示着这部电影采用了极其老套的手法。也预示着影片放弃了中流位置,而会朝着伟大或者垃圾这两个极端前行。无用置疑,它是一部伟大的影片,以至于让我如此着急写下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
当扎着长头发的大卫用低沉的嗓音鼓动我的耳膜时,午后的阳光正洒在我的肩上,秋日凉爽的风轻轻抚过我耳翼上的汗毛,我忍不住要打一个舒适的冷颤。这是一段值得纪念的慵懒时光。
而电影里却是冬天,满目的雪后世界以及大卫和现实一样凄冷的内心世界。
世界上有没有孤独的人
世界上总会有像自己一样孤独的人,或者心灵孤独的人,这对于很早以前的我是不能完全认同的,至少我无法说服自己。虽然反复和朋友们说起人是孤独来的孤独去,孤独终究会相伴一生,可是就连说这话时也不像是要说服他们,而是要说服自己。特别是环顾四周,这么多人看起来都不孤单,他们有伴侣,他们有梦想,他们有爱好……
但为何总觉得自己孤单,这个偌大的世界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那种孤独的苦痛。这种苦痛无法和别人言表,无法向谁倾诉,甚至无法将它转化成文字。
这种苦痛的先兆往往是莫名的焦燥,不是因为工作太多或者太少,不是因为太闲或者太忙,它就这样莫名的出现。然后,它想尽办法逼迫着我把它释放掉。
和大卫一样,看书、写作、酗酒、长跑、熬夜、K歌、做爱、打游戏……我试过的每种方法都没有效果。
好友直言不讳,说我这是贱人矫情。可是对于我,这不是矫情,因为它就在那儿,它一直就在那儿,注视着我的一举一动。只等着我快要把它忘记时,不经意间给自己一闷棍,然后在旁边笑着看我如何崩溃。
影片中没有描写大卫崩溃的场景,有些作者臆想的场景甚至美仑美幻,仿佛一个过着幸福单身生活的五好青年。
但大卫的话却犹如一根特制的银枪,专为了对付帅气的吸血鬼而生,枪枪直抵记者大卫的内心。记者大卫渐渐放弃了身为记者该有的狠劲,站到了大卫一边,甚至当起了大卫的帮凶,一起探讨人生,探讨人生的意义,孤独的价值。
孤独也有价值?真是亮瞎眼啊。
是的,孤独也有价值。孤独的牛顿在树下瞎想(要打瞑想,五笔却出了瞎想,天意啊天意)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孤独的神农找到了青蒿,孤独的大卫写出了畅销书《无尽的玩笑》。显然,这并不是孤独的恩赐,因为它在大卫功成名就之后嘲弄折磨着他。大卫尝试着每种方法,要与它对抗、妥协而共存。他必须要找一个缺口,渲泄掉寂寞或者借以与之抗争。
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缺口
大卫在湖边建了一座房子,除了冬天可以看见美不胜收的景色。他在送走记者大卫时,对他描述着春日的湖面和夏日的湖水。记者大卫点着机械的头,望到的却是白茫茫的一片雪,冷彻心扉的寒冷。
可以想像,大卫在这片孤独之地不是为了躲避唯一的电视瘾,而是渴望像梭罗一般在这世外桃源找到一个缺口,一个破解孤独,让孤独得以宣泄的缺口。
但是当一个人用外在环境来对抗内心的痛苦,无疑比唐吉诃德还唐吉诃德,那抗争只能是微火投海被淹没得尸骨无存。
直到2008年,大卫依然没有找到那个方法,最后他决定向孤独投降,选择在某个和风习习却心冻如彤的夜晚,结束了46年痛并痛的生命。
对我而言,这不是一部传记电影,更像是一个作家无尽的告白,他慢慢地诉说着自己如何依靠写作来缓解孤独,如何依靠读书来和孤独隔绝。
最终,他依然无法彻底的摆脱孤独,在与心灵的纠缠和抗争之中,选择了小说里曾经无数次选择过的选择——逃避。这一次他逃得远远的,只留下几本需要别人翻开才能对话的文字,还有那段著名的“这就是水”的演讲。
“水”的演讲在看过这部电影前,我已经看过,看完电影专门找来温习。
不愧是天才作家,无论是话题的引入还是步步为营构造论据论点,可谓是丝丝入扣,让人看了无数次依然激动人心,收获颇丰。
用新的眼光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用一颗不断思考的心寻觅人世的真谛。
这应该是大卫穷其一生都在做的事情。他穷其一生,或许认为这就是对自己心魔的终极大招,然而,是的,是然而。然而这世界上真有一种方法可以像比照配方制作面包一样快捷有效吗?
世界上有没有一种方法
写下这个小标题,我的手仍然在颤抖,我心里默念着:有,有,有!这世界上有方法战胜孤独,而且不止一万种方法。不然我也没有活下来的理由。
写下这句话时,耳边响起的是列侬的《Beautiful Boy》,不然我都会为自己有哪怕一点点轻生的念头而终止这篇观后感的记录。
你听,列侬仍然在小声的和儿子倾诉着美丽新世界。然而正如他未能看到理想中的国一样,这世界本来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预见的人生模块,只要套进编码就可以过好一生。
同样,也没有一种通用的对抗孤独,战胜心魔的秘技。
一切只有靠自己,要么你向它投降,要么它向你妥协。没有灰色,只有黑白,没有浸润只有是与非的绝对界限。
或许你比较幸运,早已找到那个适合自己吨位的沙发,或许他不够幸运仍然穿着小一号的鞋子。但只要不到最后一刻,彼此都有机会,都有那个让自己终了一生时不会像《茶馆》里长长叹一口气的机会——梦想正是为了临终前的一声叹息除外。
话痨电影很少人看,这是事实,一个浮躁的世界谁能够静得下来只为品味一口水,摇摇身后的尾巴互问一句:你觉得今天的水味道如何?
这是我们生活的现实,没有那么多情节,没有那么多奇遇和巧合,只有数不清次数的重复和重复。
你游着别人已经重复生活了一生的城市,你尝着别人已经重复吃得厌烦的美食,你扮着别人已经重复几个世纪的装容,那就别再重复着别人过了二十多万年的人生。
无论是向孤独妥协还是朝命运摇起白旗,只要那是自己独一份的人生,就去做,管他No zuo No die?
这样看来,大卫的选择也许是合理的——至少他认为。只是另一个记者大卫却不认同,他的眼泪一直从十年前流到了十年后,他不愿意相信这个天才作家就这样手都不甩就走了,同样,他更不愿相信大卫竟然没有和自己分享这最重要的选择而撒手人寰。
或许这是本片想表达的最大目的和意义所在吧。
这是一部至少8分的电影,淡淡推荐给正在孤独或曾经孤独的朋友。顺便请留下你解决孤独的办法,我寄给大卫,谢谢。
(全文完,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