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这个美丽的词句,恐怕是大人们发明出来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生活在一个人造的、充满了各种各样混浊气体和骗人谎言的世界里;他们每天都在扮演各种角色,以至于常常分不清哪个角色才是真正的自己;他们要记住的事情太多,大到奥运会倒计时的日期,小到一个电话号码,所以他们没有多余的回忆来留给童年;即使他们偶尔地想起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他们关于这个孩子的记忆也早就只剩下了一片模模糊糊的影子——于是,他们就在埋葬这个影子的墓地上,竖起了一块雕刻精美的墓碑:纯真。
然而,这个世界还是有希望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最后都会失去自己的真实,也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写满了空幻的谎言。至少,在下面这个故事里,你会看到,真实最终取得了胜利,尽管这胜利在一些大人的眼里是一场灾难。
但,这个被条条框框束缚得太久的世界,有时候确实是需要一些小小的破坏来给它以新的活力——就像从砖石的缝隙中钻出的一棵野草,或是打碎了紧闭窗户的一阵疾风——如果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能够多出几个如“捣蛋鬼”一样的孩子,那么,即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变得更美好,它也会变得更真实;即使我们的心灵不会再拥有一个孩子似的“纯真”,它也会跳动得更活泼;即使我们的社会不会成为童话般美丽的乐土,它也不会成为一堆老学究的墓室,或是一群伪君子的舞台!
“纯真”这个美丽的词句,不应该只是说给孩子听的,因为它不是简单、快乐、无忧无虑的同义词;而恰恰相反,它是沉重、忧郁、充满了人生之无奈的,只有一个已经长大了,却又不愿像他身边的那些大人一样庸庸碌碌生活着的人,才会懂得这个词的真正含意。所以能够写出一部“纯真”之作的作家,总是一个忧心忡忡的成年人;而真正能够读懂这作品的,也总是一个忧心忡忡的成年人。他们之所以忧心忡忡,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再重新做回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懂得,即使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这世界也并不是无忧无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