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呢,就是书读的太少,又想的太多。
说的应该就是我吧。整天胡思乱想,想生命的意义,想活着是为什么,也想存在到底意义何在,也想我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像现在,突然的就失去了自己,不明白读书究竟有什么意义,也就不停的去想,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我是很蹩脚的读书爱好者,甚至算不上爱好者。
在我初三的时候,我遇到了我的班主任老宋,我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我才算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之前,我能读到的书,最多也只是借来的故事会、鬼故事、更高端一点的可能就是从堂姐家里找出来的琼瑶的《心有千千结》,就没有更多的了。
直到我遇到老宋,我从老宋嘴里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老宋读过很多很多的书,会写很有才气的毛笔字,也会讲“拉出去枪毙五分钟”这样的玩笑话,他在文字的世界里游刃有余。
常常自嘲长得像个杀猪的他,依然让我觉得很是亲切,于是,我说我上了高州中学之后,我也想读很多的书,去看那个叫余秋雨的人走过的路,去看那个叫莺莺的女孩,去听屋梁底下的燕子呢喃......
我没有去思考过更深远的东西,纯粹是想在我过去的贫瘠的生命中找些更加有色彩的东西,也就根本不会去思考读书的意义与价值。
但是我上了高中后,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进了重点班,然后整个高中生活都在为成绩焦虑和痛苦。我偶尔会看些小说,试图通过书来获得对平淡的生活的更远的希冀。
我第一个喜欢上的作家是三毛吧,总是在教科书里面看到过“三毛”这两个字,却说的是她如何遭受老师的折磨后来又多么的励志出版了小说。但是我在那个三毛全集里看到的是一个率性干脆而有重情义的三毛,她走过了好多地方,在走遍千山万水那里,我第一次知道会有高原反应这种东西的存在;在撒哈拉沙漠里,我第一次知道即使荒无人烟,也可以通过捡来的轮胎、棺材板等等,打造一个温暖的小家;在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第一次知道死亡带来的痛苦可以有多么的深远......
如果让当时的我来谈论文学的价值何在,我会天真的说,价值是什么样的东西?
我纯粹是喜欢三毛笔下那种浪迹天涯又以天涯为家的感觉,我也是纯粹被她笔下的撒哈拉风俗和地貌给迷住了而已,这哪里存在“价值”?
到后来逛书摊的时候突然的看到了《生命的重来》,一下子就被封面给吸引住了,一朵鲜艳的玫瑰矗立在全黑的封面上,我似乎看到了那朵花的生命,我想也不想就买了下来,从此就打开了外国文学作品的大门。我喜欢外国作品里描述的那种不知道是叫随心所欲还是叫自由的东西,我有点迷恋上那种很是放肆的感觉,字里行间的放肆。
所以整个高中三年,几乎每个月都得从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钱买书,那时候的我还执拗的要支持正版,从来都是在书店里购买正版的。而当我放假抱着一箱书回家的时候,我妈还抱怨我说,买这么多这些书有什么意义呢?考试又不会考,不就是浪费了钱吗?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我搪塞了一句,看多点书有助于写作文。作文里面有一句某某说,总能让你的作文更加高大上了,似乎读书的意义突然就出来了,有助于写作文。
但是我也没多在意这件事,只是在写作文的时候,一些人物故事真的会偶尔浮现在脑海里,而写进作文里好像真的顺其自然了,作文分数也确实提高了。
读书真是件好事情呢。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我的床头上一直都放着书,也就养成了睡前看看书的习惯,似乎也就成了一个习惯了。当压力很大的时候,去看看张爱玲又或者红楼梦,谈个情说个爱,再在日记里乱写一通,似乎强烈又巨大是情绪就得到了释放。
噢,对了,那个平凡的世界,那个叫孙少平的人,真的激励了我好久好久。他的生活已经如此的艰难了,可是他依然没有放弃对读书的渴求,多么的励志呢,我就这样活在我自己通过书籍构建的世界里,自给自足自娱自乐。
我看书很佛系,如果封面好看,我买了,发现被欺骗了,也就不看了,直接弃书。如果名字怪诞,我也会果断下单,绝不犹豫。能知道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能借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就是胡乱一通,急剧在寻找着一些东西来填补某些空缺而已,就真的不会去想我眼前这本书究竟是不是值得一读,又或者读完之后,会带给我什么。
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也只是一个很肤浅的人,我谈论不来读书这件事。我以为读书是一个人的事情,它分享不了,它比这世界上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私密,因为它在不断向我输出的时候,我也在不断与它交流,它就像一个镜子,反映了我内心的一切,喜欢与不喜欢,赞同与不赞同,也就是我内心最真实不过的想法了。
所以当有人告诉我作家可以分为一流或者二流,作品也一样,特别是我最近喜欢上的毛姆充其量也只是个二流的作家的时候,我以前所理解的一切都轰然倒塌了。
似乎书的意义远不止于个人,它好像处于整个文学史上,应该是有一个专属它的地位,是在问世之后就已经确定,而不是由读了它的我们来断言。
我有点惶恐,就像一直以来坚信不疑的东西被证实了只是一个虚无,而无所谓真正的存在那样,突然间有点不知所措,被悬挂在半空中,失去了希望。
我试图继续执拗的认为我是正确的,这一切本没有意义,再多的意义也只是来自于我们内心,如果我觉得这样正确,我就是正确的了。
但是我始终是肤浅的,我的脑子是一个空洞,我甚至找不到任何词汇来反驳,我也根本证明不了我这样的无用存在的意义,我是在消遣也是在嬉戏,我只是一个夸夸其谈的傻子罢了。但我在佛系之余,也确实固执,我从心底里不愿意相信我自己这么多年下来是错了。
我问了好多的人,“读书的意义与价值是什么”。
她们都是读书爱好者,得到了如下的回答:
我觉得书的价值各不相同,有培养情操和气质的国学,有认识和思考人性的文学,有提升自我的职场技能书,我最喜欢的就是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心理学书籍。
每一本好书都是作者长期直接或间接对世界认识与学习得出的思想的总结与归纳,提炼。通过他们文字的表达,领会他们的精神,领悟他们的思想,从而提升自己的境界,从而指导自己的社会行为。
装逼,比如夸群主漂亮时,不会直说:哇,你太漂亮了。可以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有时别人提到一本读过的书有种莫名的自豪感。
我们对未来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不确定。当不确定来临时,需要作好心理和技术准备,避免恐慌,赢得生机。所以多看书,多准备,艺不压身。
读书并不能使人放松,你也不会有买东西的消遣感觉,也不会有长跑之后大汗淋漓的痛快感。有的书能引起共鸣,使你更喜欢读这类书。有的书你看了很反感,甚至不想读下去。有的书你觉得没有价值,你从来都不会多看一眼。但是,这些书都能让读者在读的时候以及读完某段时间内平静下来。
你在书里遇见灵魂,我在微读遇见爱情。
————我最近对书仿佛生了极大的爱情.
为什么爱读书?
超越时间的长度和空间的维度
面对的是有灵魂的人,面对的是不同的思想
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为思想而读书
读书是一种习惯
比起身体的旅行更爱精神的畅游
最有效的最快速的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
......
因为爱所以看
装逼在现在看来,似乎是读书最大的好处了。就好像突然风生水起的买橘子的梗,没有一点点的背景知识,好像也无法领悟了,所以我到现在都无法领悟,好好的情感表达怎么就被娱乐了?
委婉的表达,今晚月色真美。
除此之外,似乎大多数的我们,都是和我一样,是在书中寻找着一些什么,而无所谓其背后的整个文学发展史或者文学体系,或许,大多数都是扯淡。
在如此短暂的生命里,真的哪里来那么多的价值与意义呢?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将要到哪里去。这才是终极的哲学问题,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如果我说我在读书中一点点的了解自己,我是不是在你们说出这本我不知道的书的时候,我还是可以从容的说,我读过的书,总该是某种程度上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