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宝贝

今天听王崧舟老师的课,一如既往充满了诗意盎然,一如既往抓着一个点不放,一如既往有着浓浓的语文味。但是这节《红楼春趣》中的教学环节,与《枫桥夜泊》相比,少了一点崧舟味,也许是文本的原因。一个是小说,一个是古诗,当然后者会更符合王老师诗意语文的理念。

不过,我所感受最深的一点,不在课堂结构,而在于王老师的一句话:“孩子们,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句话,孩子哭了,我也跟着流泪了。

课堂上,王老师让一个孩子发言,从发言可以判断,这是一个不优秀的孩子,王老师没有针对回答本身做评价,而是说:“根据我的直觉,你应该平时不经常回答问题。”转而面向全班道:“这样的孩子,在回答问题后,更需要什么?”“鼓励”,孩子们一边喊一边热烈鼓掌,孩子哭了,于是王老师说了上面一段话。

一节课,我始终在寻找那个孩子的影子,当然后来的课堂上,他没有再回答问题,因为对于一个学习不太好的孩子来讲,从古文中口评人物形象,显然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情,可是孩子整节课上,腰板挺的直直的,他一定在用尽了全力跟上节奏。

这就是教育语言的魅力。

这一刻,我的思维已经跳出了课堂本身,想到过往的一幕幕,或难过羞愧,或幸福自豪的点点滴滴。那些使我羞愧的事情,恰恰是我在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帜,在气头上说出了伤害孩子的话。

我想到了第一届的小洁,英语课上他被批评了,孩子本来是想从我这里那得安慰,但是我根本不想了解事情的原委,只是想当然的以为,我这么喜欢的孩子,我始终认为优秀的孩子对我撒谎了!所以当小洁对我说:“老师,你听我解释。”我的回答是:“我不想听,英语老师会冤枉你吗?”至此后,小洁不再和我叽叽喳喳的交流,当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然伤了一颗那么信任我的心灵。

我想到了后来自己改变后,因为我而变得美好的一个个孩子。那个总是欺负人的小郭,终于在不断的引导鼓励下,学会了帮助他人,毕业后偶然相遇,孩子老远要跑来。那个总是不写作业的小田,在鼓励与关注下,在毕业多年后取得了律师资格证,他说没有我,就没有现在的他。那个差点走上弯路的小夏,在鼓励呵护下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毕业后依然会来向我诉说心中的苦闷……所有的宝贝,都是经由了呵护、经由了鼓励、经由了引导,才变得美好。

这就是教育语言的魅力!可我现在还是会急躁,还是会沉不住气,还是会吵孩子,继续我的修行吧!


我把自己的交流,分享给爱敏与波涛老师,这两个我的引领者。爱敏老师提醒,应该继续在群里打卡,因为这样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学习,这倒是我没想到的,那么继续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