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回到国内精神还有些恍惚 第一次去波兰的影响还历历在目。这是一个很和善的名族,人民都很乐于帮助人。还记得第一天去波兰却掉了被爱彼迎的女主人骗了,让我和小伙伴在凌晨1点还露宿街头,又渴又饿。然而一个素不相识的老爷爷帮助我们安排了住处帮我们准备食物。甚至怕我们语言不通第二天陪我们玩,最后送我们上车。让我赶到了人性的美好。也记得在盐矿附近吃饭时落下了一个杯子,小哥找了我2个小时追了我几十公里。我爱这里的人纯粹而自然。
我住在3连城格但斯克。这个城市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古老和宁静,几乎看不到现代建筑,全城尽是中世纪哥特式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和教堂。我们广州的地方位老城的中心,附近有三座天主教堂,经受了战火的洗礼,部分外墙已经变得黝黑。街道两旁有很多商店,波兰当地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手工艺品和其它商品琳琅满目。
在这边我认识了负责人MARTA,POLA,MICHEAL.一见他们就热情的给了我一个熊抱。他们真的很可爱。我们项目是男女混寝这和中国的思想想违背,让我苦恼不已。但渐渐的发现其实大家相处的真的很好。男生也很会照顾女生,尊重女生的隐私。每天整个项目组的人一起走,一起玩,一起欢笑哭泣。真的是一段很难忘的日子。
刚开始我有些害羞,第一次出远门,见到的都是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人。让我不知道和他们说什么,包括生活习惯不同让我不知道用哪种方式和他们相处。Tamata是一个来自格鲁吉亚的女孩,很会维护自己的权利也很开放随便。经常喜欢随便开黄色玩笑,开始我很害羞听不懂。到最后我也成了老司机。
整个项目组的人经过2个月都变得难分难舍。对彼此有了很深的感情。我们约定会再见的。
之后我来到了克拉科夫。他的中央广场虽然只有200米见方,却成为了全欧洲最大的中世纪广场。1257年至今,格局未改,脉络清爽。广场中心是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原来叫纺织会馆,据称是16世纪大半个欧洲的购物天堂,拥有着将近700年历史,如今已变身成为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工艺品市场而汇聚了波兰众多国宝的国立博物馆就隐身在这热闹非凡的商场底下。著名的圣玛利亚教堂。座落在古城广场的东北角。始建于1355年,后经多次扩建,直到16世纪初才建到今天所看到的规模。教堂主要是砖石结构,哥特式风格。提起这座教堂,每个波兰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克拉科夫也因之被称为第二罗马。教堂正面耸立两座高低不同的钟楼,高的一座达81米,数百年来每到整点,楼上的号手吹响长号,号声每次都要中断一下。据说是为了纪念13世纪的一位忠于职守的号手,当时鞑靼军队来偷袭,号手吹号向全城示警,不幸被鞑靼士兵射中脖子,号声仅中断了一下,他不顾伤痛坚持吹到鲜血流尽。教堂内装饰多为著名艺术大师的作品,其艺术价值远远超过巴黎圣母院。最为著名的是正面圣坛上的三联雕刻,是德国16世纪雕刻大师施托斯(Veit Stoss,1447—1533)的作品,他于1477年来到克拉科夫,用12年时间于1489年完成了这幅橙木彩绘群雕。他雕刻的人物相貌、神态各异,形体瘦骨嶙峋,雕法精细、灵动,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力量和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