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生上课效率特别低,摇头晃脑明显不在状态,即使上午第四节课(10点30分),依然有很多同学打瞌睡。不打瞌睡的同学也是目光呆滞,无精打采。
询问学生,都说太累了,我问是睡不好吗?学生说,也不是,就是感觉不想学,学不动了,没劲儿,就想看课外书轻松一下,可是一看就刹不住……
我特别理解学生,他们的“累”,不仅是睡眠不够,更多的是精力消耗太多,没有及时补充。毕业班的课安排的满满的,从早上7点坐到教室上早读到晚上10点半晚自习结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而且周六还要上一天课;
周天又被父母安排各种辅导班,几乎没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学校老师家长包括学生自己都拧成一股绳,全力以赴奔赴高考。
但是从每次的考试成绩来看,这样废寝忘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显著,反而有些同学不升反降,原因是什么呢?
除了学习方法的不同导致的成绩不理想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学习效率不高。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包括学生自己,都认为不浪费一分一秒的学习,肯定会出成绩,但是我们每个人的精力经不起这样“头悬梁,锥刺股”般的消耗。
精力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上升的,相反,持续刻苦,争分夺秒,精力总反而呈一条持续下降的曲线。
举个例子,精力就像满格的电池,随着使用频率增加,它不断地消耗,当电量不足的时候,这时我们要停止使用,给它充满电,这样就能持续工作。
同理,当自己精力充沛时,学习效率很高,一旦精力消耗到一定程度,注意力就开始涣散,思维开始变慢,如果持续消耗,那么就会出现分神的情况,自然而然,学习效率就很低。
所以,当发现自己注意力不集中时,这个时候不是凭着意志力继续学习,相反,应该停下来休息10—15分钟,等精力满格,再学习,效率反而很高。
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学习为什么要“劳逸结合”。
周玲在《认知觉醒》中揭示了“主动休息”的秘密。他对比了刻苦学习者,轻松学习者和高效学习者的精力变化曲线图,发现懂得主动休息的人,精力可以快速恢复,而且学习效率高。
相反,刻苦学习者精力曲线随着时间流逝一路下降,到最后会出现失控状态,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学生一休息看看书就停不下来,听首歌都能欲罢不能。
因为他们精力消耗严重,一旦放松,就不想再次投入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容易沉迷于舒适的娱乐活动。
不仅是学习,工作、阅读都是如此。主动休息,让精力复原,才能保持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