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老师以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的身份,登上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了《爱上语文》系列。今天我观看了第一集。
我觉得这个题目取得很不错,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普通中国人,都要喜欢、热爱母语;而是作为语文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科,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据我的初步理解,这一集的核心观点是:学语文,就是学文化。
王老师从古诗文教学开始讲起。
他举了《泊船瓜洲》的例子:
京口瓜州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般的老师会抓住“绿”字大做文章,组织学生换来换去,体会所谓“炼字”的高超。
有的老师放得太开,让学生畅所欲言,结果学生满堂挑刺,什么春风该绿江两岸那,什么月夜行舟不安全那……
王老师说,这首诗的主旨落在“还”上,文化则体现在“明月”二字上。教学的重点,应是学习中国的“明月文化”。然后,王老师如数家珍,吟出了一句句出现了明月的古诗。这中间有我们很熟悉的“床前明月光”“明月几时有”等,还有曹丕、曹植兄弟吟诵明月的诗歌,我第一次听说。
我在组织六年级同学迎接毕业考试时,曾分类复习了75首必背古诗词,可惜只是粗浅地分类列举,并没有进一步点拨大家品味“月”之类的文化内涵。
今后的古诗文教学中,我要从文字、文章往文化的方向上努力,提高课堂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