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诗韵
世人登东山,多半或为观览风景名胜,或为有氧运动,锻炼身体;世人朝五祖,多半或为祈愿消灾,或为洗涤身心,祛除烦恼。
五祖寺所在的东山,自然风景幽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不愧是一座溢满竹语琴韵、饱含诗情画意和充满诗骚流韵的名山,历代以来,文人墨客的题咏甚多。
在此,关于东山及山上的五祖寺,不谈前人的题咏,单说今人之中三位同事的题咏。
同事洪贵兵先生,人称洪大师,风度翩翩,才华横溢,工诗善文,书法亦甚佳妙,堪称才子名师。十来年前,洪先生曾写过一首五言律诗,其作曰《春日听五祖寺僧谈禅》:
脱身红尘外,来谒十方塔。
修竹摇云影,流响吐玉葩。
禅春布德泽,法雨坠天花。
心池开白萼,清香入无涯。
吾观洪先生大作,章法工稳,笔法精巧,行文自然灵动,词釆华美,想像丰富,风格清新淡雅,十分精致玲珑。首联叙事,交待听禅来由。颔联摹景,描述途中见闻。颈联扣题,叙写五祖寺僧谈禅之情境,令人沉醉。尾联紧𠄘颈联,描述听寺僧谈禅时的独特感受,意境如禅,甚是美妙,令人浮想联翩,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同事干章焕先生,饱读诗书,学识渊博,雅好古典诗词,擅长吟诗作赋,闲暇之时,常有登山临水,并有所吟。几年前,干先生在登临本邑东山五祖寺后,曾写有两首七言律诗,以纪行抒怀。
其一曰《登通天路》:
飒飒秋风吹木叶,巉巉天路笼寒烟。
飞鹄矫影昔时识,夙梦残斑今日捐。
佛塑金身香不断,我临功簿字难签。
莽苍尽处故园邈,夕照荒芜三径间。
其二曰《登五祖白莲峰》:
白莲千仞奉禅宗,太白渔歌徊秀峰。
鸷鸟穿云衔贝叶,碧波泄闸稔桑农。
长风直向青衫鼓,老骨须将锐气冲。
尝尽炎凉存热血,慧根育得自从容。
细品两首诗作,感觉诗人自信满满,淡定从容。“长风直向青衫鼓,老骨须将锐气冲”,字里行间透着一股昂扬之气,多么劲道!
庚子年五月一日起,高三年级师生全员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备战高考。在此期间,干先生曾赋诗一首,其诗曰《五祖棋盘石》:
古寺谁留此石枰,料伊修得鹤身形。
千株松下安禅坐,一片云中落子声。
我欲邀君谈渐顿,盘经洗雨灭纵横。
烟尘漫处烂柯局,幸有山光莫与争。
注:渐顿,修禅方法有渐悟与顿悟;纵横,指棋盘上的横竖线条。
干先生大作一出,同事罗会标先生读后,不禁有感而发,当即次韵和诗一首,而于主旨与情思上,实则反干先生诗意而用之:
古寺喜闻此石枰,白莲厌见吾身形。
青峰松下安禅坐,翠竹林中落子声。
闲来邀君谈国是,天空海阔任纵横。
红尘诸事犹棋局,胜负之间要与争。
此后,罗先生给我一并发来这两首诗作。待拜读之后,感觉颇有趣味。品读之余,不禁信笔所至,赋成如下文字:
古人云,诗者,情也,性也,气也,非关才也。同一作者之不同诗作,可见出其不同方面之性情。不同作者,针对同一题材或吟咏对象所作,抑或唱和,亦是如此。
两位仁兄大作,其吟咏对象皆为五祖寺之棋盘石,虽寄意有别,然各具卓见洞识,亦皆堪称佳构佳吟。吾观其寄意,皆与二人各自性情十分相符,并高度契合。
细品佳吟,不难看出,干吟偏于道,道中有释;罗吟偏于儒,几无释道。两首佳吟,虽品性各异,却又相映成趣,彼此生辉,均颇耐玩味。
道家素来主张道法自然,凡事不争,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释家看破红尘,万事皆空,远离红尘,遁隐山林,主张于每日禅修中,或渐或顿,参透佛法,了悟人间大道,勘破宇宙至理,以求见性成佛,大彻大悟。
儒家目光始终倾注人间,育民教民,关注百姓冷暖,厘定人间是非功过,注重培育家国情怀,倡导大爱无疆,追求至善至美,臻于化境。儒家于社会人际关系,主张和谐,倡导温良恭俭让,维护人伦秩序,饱含孝悌温情。儒家于人生,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决不轻易回避问题,也不怨天尤人。
干兄大作中“烟尘漫处烂柯局,幸有山光莫与争”,主张不争;罗兄大作中“红尘诸事犹棋局,胜负之间要与争”,主张要争。两位仁兄的大作,于卒章显志处,虽寄意有别,然皆自然生发,均不失其理。
若依道家所言,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则又一体两面,高度统一,浑然一体,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为奇妙。
吾观两首佳作,表面看似矛盾,然其所悟之理,所抒之情,所表之意,分别折射出二人之不同心境与心态,虽各具情怀,别有韵味,但又高度辩证统一,故皆当点赞!
庚子年六月十一日写于梅邑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