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对孩子教育问题感到困惑,问我“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可以说问错了人,我在这教育问题上,无论于实践抑或理论均无资格发言。但我想起读政治理论时读过的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的一篇短文《教育的危机》,不妨概述,或许对思考“什么是教育”这个问题有所启发。
其实阿伦特本行是政治哲学,对她感兴趣的人中,应该很少有人注意到她在教育问题上也发过言。《教育的危机》是她1958年在不莱梅的德语演讲,后写成英文在美国发表。所谓的“教育的危机”,指的背景是针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但所谈及的是对教育的一般性哲学思考,因此具有相当的时空普遍意义。她认为,五十年代,在多民族移民社会的美国,中小学教育由于实行激进的自由化教育改革,导致学校教育缺位,并进而导致政治危机。
所谓“自由化”教育,我们其实不陌生,其核心理念就是把儿童当成独立、完整和与成人平等的人来对待,还儿童一个自己的世界,让儿童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地健康成长。相信这些说法中国的家长都很熟悉,每当对中国的刻板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快乐教育”就被拿来作为榜样。
就像阿伦特谈论什么是政治时,她是把人类放在一种生息繁衍世代相传的历史连续背景(她最喜欢用的一个核心词叫“natality”,直译可叫“出生”)中来看,她在思考什么是教育时,也是把教育的本质当成是代际问题。
世界上每天有人出生和死去。单个的人,作为一个的生命个体,生命的存在感只局限于他或她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段内,如果他或她活着时只为自己的生物性存在而劳作,那么就和动物一样,可怜的生命中没有任何永久或永恒的东西。而人类只所以有别于动物,就在于人类有历史,有传统,有集体记忆,有隶属于一个生命连续的意识,有自己的历史叙述。动物虽然有繁衍抚育后代的本能,但动物没有历史。
阿伦特认为,如果人只关心自己活着的时候的世界,那么人类的世界将不可能存在下去。如果人类报着“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或者“宁可我负后来人人,不教后来人负我”的信念行事,那么人类社会将不得延续。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天性,而动物只懂适者生存。
阿伦特认为,教育,就是成年人把儿童“带出”尚未成年的世界,并把他们逐渐“送入”社会的过程。这句话暗含三层意思:一是儿童尚不足以应对外面的世界;二是成年人需要对儿童进行保护,将儿童与外面的(凶险)世界隔离;三是别把孩子当成人看,他们就是太幼稚,需要有成年人为儿童将来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做好身心上的准备。
换言之,教育,就是成年人担负起一种双重的责任:对孩子的责任和对世界的责任。
对孩子的责任,就是为孩子将来走进成年人的世界做好准备的责任。对世界的责任,就是让人类的世界得以延续,更新,发展。但这还不够:同样重要的是,对世界的责任还意味着,保护这个世界不被后来人(也就是自己的孩子)给糟蹋了。也就是说,去这样教育你的孩子:别让他长大后败家,把前人留下的大好河山给毁了或者给孩子的孩子只留下洪水滔天。
好了,理解了阿伦特上述对于教育的定义,我们就可以很好理解她的如下主要教育理念:
1、 涉及到教育,与其大胆改革,不如保守点好。所谓保守,就是保护和留守传统,保护这个世界免受败家的后代糟蹋。传统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除非传统是为了让后人更好的生活。所以传统其实都是指向未来的。
2、 不要相信孩子能自己就能健康成长的疯话,干预孩子的世界是成年人的义务。就是说,师道尊严不能丢。把孩子丢给孩子们自己去自己管理自己的世界,孩子们只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接受孩子们自己构成的集体的暴虐(阿伦特用了tyranny一词。有种说法是“小孩子要是坏起来,是没底线的”),要么反抗而受到惩罚(例如校园欺凌)。
3、 不要盲目相信“快乐教育”、“寓教于乐”和“游戏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类的神话。阿伦特做这个演讲时,德国职业教育尚无“行为导向教学”一说,所以我很好奇她将如何评价“行为导向教学”。不过我相信,职业教育毕竟属于普通中学教育之上的延伸,阿伦特反对的应该不是职业教育中的“做中学”,而是反对在普通中小学阶段进行放鸭子式的自由化教学方式。
4、 就像植物需要黑暗才能成长(我们习惯说阳光雨露滋润万物,但是植物的生长恰恰是在黑暗时),孩子需要一个与外面世界(公共社会空间)隔离开的世界,而这个世界必须要有大人来看护。孩子需要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私密空间来健康成长。在现代社会,学校就是为孩子过渡到成人世界的隔离空间。另外,如果阿伦特活在今天,我估计她会反对儿童使用社交媒体。
5、 作为教师,你的权威只能而且必须有两个来源:一是你的专业能力,你教什么课就要自己是这方面的专家而不是现学现卖;二是你乐于勇于和真正承担了对这个世界的责任。
6、 如果你没准备好对这个世界承担责任,你就不要生孩子,更轮不到由你来教育孩子。
最后,我只能遗憾地回答本文开头提问的朋友,阿伦特虽然说了“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她并没有告诉我们具体怎么做。毕竟,阿伦特自己也没有过孩子,她说的算是纸上谈兵吧。
王凤波 2018年1月14日 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