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又混得七七八八了。
上了大学之后,发现大学中所遇见的好老师少之又少。许多老师每节课就对着与书配套ppt对着书本丝毫不改的照搬,一节课下来,也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讲的东西书上也能找到。于是,听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玩手机的、翘课的却越来越多了。
再加上自身的懒惰,90%的人都是每节课玩玩手机甚至翘课,然后期末临时抱抱佛脚,一学期的学分也能勉强混到手。
这,已成为了一部分大学生活的常态。
而我,在某些课程上也是如此。
所幸,这个学期,我遇见了陈老师。
陈老师是一个年过半百却依然年轻的小老头,幽默、仁慈、“老奸巨猾”是他的特点。
在学期初的时候选体育课,网速不太给力,抢不到喜欢的课程。能进选课系统的时候,剩的课程种类已经不多了,就随随便便选了个高尔夫课程。于是,就认识了陈老师。
上过一次体育课后,发现陈老师人还不错。后来没多久,又开始新一轮的选课,这次是选修课,种类非常多。选得眼花缭乱时,突然发现有一门陈老师的选修课——科创实践团队,这与体育完全无关啊,一个体育老师教这个?
怀着好奇心,我选下了这门课程。
后来,通过一学期学习陈老师这两门课程,我学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东西。
学会尊重
第一次上科创实践团队选修课,已是开学一个月后的事了。
上学期期末复习即预习的痛苦教训,让许多同学开学时都鸡血满满,想着这一学期一定要好好听课好好学习。开学前两周大家都抢着坐前排,也都好好听课好好做笔记,也不会玩手机,周围还都弥漫着励志的气息。
但是一个月过后,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又慢慢退去了,上课玩手机的、逃课的人却悄悄多了起来。
第一次科创实践团队课,去的同学并不多,老师进来之后,抬头的同学也不多,都在低头沉浸在自己的手机世界里。
这时陈老师开始点名了,点了几个名字后,突然停了下来。这时,我抬头看了一看。陈老师说,先给我5分钟,先不要玩手机,听我点名。于是许多人暂时把手机放了放。
旁边却开始叽叽喳喳了。
陈老师又点了几个名字,又停了下来。
一有声音一有人低头,陈老师便会停下,一停下,便有无数对迷茫的双眼与他对视。反反复复好几次,花了很长时间,才勉强把名字点完。
好像只有他感觉受到尊重时,他才会继续。
在高尔夫课上,因为是户外课程,上课集合的时候许多人背着包就过来了。这时陈老师看见后又沉默了。直到同学把包都放下再过来,他才开始上课。
陈老师无数次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他也常常跟我们说:要想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就要学做社会人,而学做社会人,首先,就要懂得尊重别人。
态度比成绩更重要
两个星期前,是高尔夫课程考试。
有一位同学找了替考,替考的女生穿了丝袜和大衣就来了,她在一群穿着运动服的女孩中,显得十分突出。
陈老师念到那个同学的名字时,替考的女生过来了。拿着杆准备挥出时,陈老师说了一句:你是我们班的同学吗?怎么穿成这样就来了,你先过来, 我看看。
替考,果然还是被他发现了。
但是陈老师并没有上交处分,反而把帮忙替考的女生喊了过去。先是问了学院班级,接下来又耐心地和她讲了许多,并让她转告她帮忙替考的同学,让她好好反思。
处理了那个女生后,陈老师过后又和我们说:其实体育课是很好过的,我也给了你们许多考试的机会,考不及格的也可以考到及格为止。就算是真的考不过,只要每次能来,我也会让你过的。你们为什么还要找替考来欺骗老师呢?
除此之外,陈老师经常会在上课和下课前点两次名。因为他觉得,点名之后再走掉,是在欺骗老师,态度不端正,其实比缺勤还严重。
在他的眼里:态度很重要,它比成绩重要。
过程比结果重要
科创实践团队课程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课程。
第一节课,老师就帮我们分组,然后交给每个小组两颗鸡蛋,用各种工具把鸡蛋包好,使它能在三楼摔下去也不碎。然后就给限定时间,让我们出去找工具包装,然后回来一组一组扔下去,比赛看哪一组的鸡蛋不碎而且用的材料最少以及包装的体积最小。
类似这样的比赛还有很多,做纸飞机弹射器、折纸飞机、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宣讲等等。
然后每节课给时间准备,然后比赛,然后按结果排名。
但在最后一节课时,依然是给时间准备,然后比赛。
但是这次,陈老师没有排名。
陈老师说:这次不排名,是想告诉你们,其实结果不重要,过程才是更重要的。你们这次小组作业,包括讨论,实行,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比以前已经好很多了,成员们更投入也更乐意参与。其实团队合作就是如此,只要你尽全力参与并享受合作的过程,结果怎么样其实也不重要了,重在参与嘛。
回想一下,一学期的课过去了,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也越来越投入。而对结果,也没有第一次上课时看得这么重了。
当你享受每一件事的过程并乐在其中时,你会发现,过程其实比结果更有趣、也更重要。
别太看重结果啦,好好享受过程并体会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吧。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