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号那天下午,我在绵阳约见晓兰姐儿子元元。元元是去年考上绵阳西科大的,五一节专程到成都与晓兰姐团聚。当元元从人群中走上万达广场,我就认定是他,没错。这种直觉和能力是我的特长,主要是基于对表姐小兰的热爱,当然还有来自于生活和社会知识的积累以及与表姐晓兰的缘分。
晓兰姐是我的远房亲戚,我的外婆和她奶奶与外婆是三姐妹,她们都出生在北京。我们共同的曾外祖父在清朝末年考取功名,成为京城户部的一名小吏,30多岁的时候因病逝于任上,于是外婆三姐妹与曾外祖母回到了家乡富顺。
第一次听到晓兰姐的名字是在四十年前,当时在富顺老家独自生活的外婆因中风瘫痪,表叔们用担架将外婆送到成都舅舅家里。同时将泸县大姨婆家的孙女儿晓兰一起送来帮助照顾生病的外婆,晓兰姐叫我外婆为二姨婆,她当时只有16岁。晓兰姐分别在成都和青白江两个舅舅家中照顾陪伴了外婆一年,直到我们将外婆接回射洪照顾,晓兰姐才回到泸县。
我与晓兰初次见面认识是在2007年夏天,我陪伴母亲去陆军总医院看望患了肝癌晚期的青白江舅舅。晓兰姐当时正在医院护里他,在老人家生命的最后时光陪伴在他身边。据说老人精神好时会拉二胡唱歌,我想上过朝鲜战场的舅舅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死亡对于重病的他是一种解脱。
同年中秋节在成都舅舅八十岁生日宴会上,我和晓兰姐又见面了,老表和亲人们一起为长辈们的健康喝酒祝福!
2009年夏天青白江表妹琼琼生了女儿,晓兰姐又去照顾她做月子,吃满月酒的时候,我们又见了面,共同祝福新生命的到来!
第四次见面是2016年4月中旬,我和大姐夫妇陪伴出行已经不便的母亲,回她的故乡富顺寻亲,特意去了泸县晓兰姐的家看望她。
晓兰姐的家在泸县楼底下,她家还居住在摇摇欲坠的上百年的祖屋,老屋的四周被邻居新建的楼房包围着。看到她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我的心里十分酸处难过。晓兰姐说现在主要是要供养二儿子元元读大学,修房子的事以后再说。
晓兰姐前半生生活充满了艰辛。。
60年代过粮食关时,晓兰姐才两岁多父亲就饿死了。晓兰姐的么舅罗表叔说,当时他从富顺到泸县将饿得浮肿的姐姐和侄女接回富顺晓兰姐外婆家后,母女俩才保住了性命,但晓兰姐从此落下胃疼的老毛病。
母亲告诉我,晓兰姐父亲家在解放时划分成份为地主,她的外婆也是我的三姨婆,晓兰姐的父母是姨表亲结婚,只生了晓兰姐一个,属于独一代。八十年代初,晓兰姐找了一个当兵复员的丈夫当上门女婿,不知道什么原因,两人结婚后一直没有生育。直到有一天公社通知晓兰姐到卫生院去,让她将一个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不知父母是谁刚出生的男婴抱回家抚养。
没有任何思想和物质准备的晓兰姐将婴儿抱回家后就慌了神,当时政府与她,她与家人都没有任何准备。家人责备她不应当听政府的,孩子这么小离开妈妈没有奶吃,怎么养活他?万一今后自己怀孕了怎么办呢?晓兰姐想将婴儿退还给乡政府,但政府的工作人员说这是组织决定,于是晓兰姐就当上了这个被计划生育男婴的妈妈。
八十年代中期泸县乡村,经济发展很落后,家家户户都穷,晓兰姐要养活一个没有奶水的婴儿真是吃尽了苦头。可是当这个男孩长到七八岁时,周围的人告诉他,晓兰姐不是他的亲妈,孩子稍大一点,一有不顺意就离家要去找亲妈。据说当时有四家人超生并被引产,至今都没有确认谁是他的亲妈。后来养子长大结婚生子后,心也安定下来,慢慢地将晓兰姐当亲妈妈对待,孝顺着。
晓兰姐在39岁那年生了儿子元元,这绝对是老天爷对勤劳、善良的她最好的奖赏。晓兰姐的丈夫卓大哥是个老实人,因晕车不能外出打工,只能种地做农活,外出打工赚钱养家重任又落在晓兰姐身上。晓兰姐为了多挣钱,曾经到新疆摘棉花,小个子的她体能好,能吃苦,是她们那群人中当季钱挣得最多的。
晓兰姐将全部的爱都给了儿子们,小儿子从小听话,学习成绩很好,当考上了全国闻名的泸县二中后,为了便于照顾和陪伴儿子读书,晓兰姐又自告奋勇去学校当了一个勤杂工,帮助食堂为几千名学生煮饭服务。当儿子考上大学后,晓兰姐继续留在县中学的学生食堂工作,老师和学生都喜欢她,尊敬她。
那天去晓兰姐家中,又见到经常在电话中亲切地称呼我“二妹”(泸县口音)的晓兰姐。她身材瘦小不到1米5,上穿果绿色体恤,下穿牛仔裤,黑黑的头发扎成马尾,一双依然明亮美丽的大眼睛。她精力充沛,勤劳能干,谁能知道这就是我当时年近六旬,还在辛勤劳作的晓兰姐啊!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眼就过了三年,儿子元元今年大学就要毕业,晓兰姐也修建了新房,愿晓兰姐和家人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