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馆子很有特色,一般藏在老巷子里,店面很多都在老式居民楼里,环境真的很一般般,但味道总是给你一种找到“家”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家常味,那是外出就餐的首要选择。尝过特色的馆子、华丽的盛筵,才感觉到世间最美好的味道是家常的味道。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回家吃饭是对生活最本真的回归。现如今,在高压力、快节奏、重结果的社会生活中,回家吃饭似乎正变得“物以稀为贵”。细细琢磨味蕾的感觉,永远也只会停留在家中的那一口粗茶淡饭上。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端午了,距离上一次回老家,差不多个把月了。想起了我那美丽的家乡,想起了爸妈做的南瓜饼和炒田螺。
记得有次回家记忆犹新,一进门便看到几个南瓜躺在地上,南瓜不大,但皮纹清晰,一看就知道又香又甜,让人止不住要咽口水。母亲说这是父亲农田里种的,土地肥沃,阳光充足,结出来的南瓜比其他地方的更甜。
南瓜饼,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把南瓜煮熟,用工具捣碎成南瓜泥,拌上糯米粉、油、白芝麻、揉搓成团,在锅里油炸,外酥里嫩,轻咬一口有南瓜的甜腻和芝麻的清香,是小时候难得的美味。童话里的南瓜可以变成灰姑娘的马车,我没有魔法,只能把南瓜变成南瓜饼。
这次想吃南瓜饼的那个馋啊,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母亲听了,二话不说,拿起一个上好的南瓜就开始清洗,面团做好以后,可以先松弛一会,将面团分成大小大致相同的剂子,做出南瓜饼的形状,然后在白芝麻里蘸一下,使南瓜饼两面均匀的裹上白芝麻,锅内放适量植物油,小火慢煎,煎至南瓜饼表面膨胀,颜色金黄,浮出油面,然后用笊篱轻轻翻面,炸至两面颜色均匀,捞出即可。50来岁的母亲,给儿女们做起吃的,仍然那么麻利和上心。10来分钟不到,厨房里热气腾腾,传出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热油滋滋做响,空气中漂浮着享福的味道。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甜糯糯,又香又粉,完全是儿时的味道啊……
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功能。《本草纲目》说它能“补中益气”。《医林记要》记载它能“益心敛肺”。由此看来,南瓜不仅好吃,营养还挺丰富,是蔬菜之宝啊。
每次回家,还有一道菜,也是必须要吃的,那就是我们老家叫的炒螺蛳,那可谓是舌尖上的美食。小时候,常跟小伙伴们去田里摸田螺,弄得脸上身上到处都是泥巴,可看着满满的一桶螺,心里却乐开了花。如今,摸田螺的机会少了,我们便直接从市场上买回来。
田螺买回来后放在米糠水里饲养一到两天,待吐尽腹中的泥沙污物后,再用剪刀把田螺的尾部剪掉,一是为了煮时入味,另外也便于吃时直接将肉吸出来,而且这样煮出来的螺干净,吃的舒服,不然一口吸下去,满嘴都是泥巴,实在是倒胃口。待田螺剪去尾巴,清洗干净后,烧一锅清水,水开了倒入田螺镬一下,捞出滤干。接下来将锅重新烧热,倒上油,油温后下葱段、姜片、蒜头、干的红辣椒煽出香辣味,然后将滤干水的田螺倒入翻炒,烹入料酒去腥,再放入八角、香叶、酱油和适量水,烧开后加盖用中火焖煮半小时左右,待汤汁渐浓、香味四溢后放入薄荷叶翻炒一下,田螺便煮好了。
当满满一碟冒着热气、味道诱人的炒田螺端上餐桌时,我们迫不及待的夹着田螺开始唆螺。吃田螺的乐趣,在于吸允。如今许多人,都用牙签挑出螺肉来吃,餐桌上少了“滋滋”声,雅则雅矣,但体会不到吃田螺的乐趣,而且那样也吃不出那肉带汤汁的鲜美味道。唆田螺,嘬着嘴猛地往里吸,汤汁的重口感与螺丝那柔韧的肉质感,为我所感知,鲜脆柔韧的田螺肉就跳到舌尖上,有种成就的喜悦,我感到此刻很幸福。
每次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田螺,那此起彼伏的“滋滋”声就如同奏起一首独特的食螺交响曲。大家美美地解够了馋、过足了瘾,那齿颊留香、意犹未尽的感觉仍长久得在嘴里盘旋回荡,甚至连盆中所剩的鲜美汤汁都盛来泡米饭吃。
正如人民日报刊文《党员干部要以回家吃饭为荣》里所说;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请让回家吃饭成为一种新常态,因为回家吃饭是检验幸福的重要标准。也如梁实秋说的“一顿美食过后,连人生观都可以改变。”我们要常回家,家里的一粥一饭,一菜一汤,不仅干净、可口,还浸润着父母的嘘寒问暖,兄妹的手足情深,一家子的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