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某日黄昏,在杭州钱塘江边的一家星级酒店,和一位参加华东地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培训班学习的朋友聊天时,我问到她的同事,我的老朋友,王诚教授。她的回答让我诧异得一时间找不到北。
“他已经在四月去世了。刚评上正教授两年,才五十二岁。儿子也刚在去年考取北大博士。”朋友止不住地叹息着。
王诚是我参加一次暑假培训班活动时结识的朋友。那次培训班上,他作为国家级名师介绍了自己学校的英语教改。他很热情,很健谈,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我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他们学校外语系主任。再后来,由于招生和就业双方面指数不断下降,外语系撤销,他去了教务处,成为教务处处长。
由于他不再直接负责英语教学,在以后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见到他的机会就少了。好在有微信,通过微信发文或聊天,我们基本知道对方在干什么。
他是个很敬业的人。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但是通过他的同事我了解到,王诚一向工作认真。有时,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课题,他晚上也去办公室加班。在他卸任外语系主任之后,按说教务处那些杂事已经够他忙活的了,他依然关注着外语教研的最新动向,努力掌握慕课、云课堂这些新技术,提高教学及教学管理效果。不只如此,他还在拿到正教授前出了一本英语应用文写作专著,主编了一套国家级高职英语教材,在三类期刊上发表了两篇关于英语翻译和英语诗歌解析的论文。
他也是个爱家的人。记得认识后不久,我们结伴逛商场的时候,他会很专注地审视那些女装,看到比较满意的,往往把我夫人喊过去,帮他参谋,看什么样的季节与什么样的衣服搭配合适。他的理由是,一定要买的让夫人舒心,有幸福感。
他也是个喜欢运动的人。他告诉我,年轻时曾经是学校乒乓球队的主力,在市级和厅级乒乓球比赛中多次获得过冠军。但是他同时抱怨说,由于工作和孩子教育,他时常没有时间去锻炼,四十岁以后就很少摸过球拍了。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千岛湖。晚上散步的时候我们谈过对高职英语教学的思考,最大的苦恼是生源质量的下降,学生对学习的不感兴趣。他还说,教务处不像系部管理那么单纯,可以静心研究;并表示,渴望“春暖花开,面朝大海”的诗意生活。
最后一次读他发到朋友圈的微信是新学期开学以后,应该是三月中旬。在微信中,他这样描述:最近感觉很累,两节课下来往往汗流浃背,回到家连话都不想说。新学期一定要锻炼身体,争取老了能健健康康,带上夫人去国外住住,看看说英语的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
我在他的微信下留了两句话,大意是让他注意身体,最好是去医院看看。他也回了我的微信,表示忙过那段时间就去医院检查。后来我没再催他去医院,也忘了问他检查结果,毕竟在我看来他还年轻,不可能有什么大病。
那以后他的微信就没有再更新。不过我依然没太在意,以为他忙,没闲心发微信。没想到,他已经在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然离开了这个他热爱着的世界。
离开杭州前,在杭州东站候车大厅,我搜索出王诚的微信和手机号码,黯然神伤地一一删除。我同时告诉自己:你又失去了一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