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 曹雪芹《红楼梦》
林黛玉之忧从何而来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跟别人不一样,林妹妹喜欢哭,甚至最终有可能是因为忧伤过度得肺痨而死,所以一说忧愁,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林黛玉。但为什么林妹妹喜欢哭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痴男怨女之间的爱恨情仇?我想答案可能也只能红楼里的那对苦命鸳鸯才能知道。
那么林黛玉的忧从何而来呢?《红楼梦》的情节里其实早早的给了答案,也为后来黛玉的死埋下了伏笔。
一、林黛玉本是天上仙子为还泪而来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中交代的林黛玉前世乃仙境的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绛珠仙子还是仙草的时候得神瑛侍者的滴灌之恩才得以修炼成仙,而宝玉是神瑛侍者的转世投胎之人,林黛玉的出现就是绛珠仙子在“五衷内对神瑛侍者郁结着缠绵不尽之意”,一心回报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
所以在整部《红楼梦》之中,林黛玉的所有眼泪都是为贾宝玉而流,就如黛玉常说的:“我该是前世欠你的,今生是为了还债来的 ”。
二、林黛玉的身世环境使然
林黛玉是贾母之女贾敏所生,贾敏在林黛玉六岁那年就死了,从小丧母导致林黛玉的性格中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加之从小身体又不好,父亲常年忙于公事,让在最需要家庭温暖的年纪里缺乏父母的陪伴,从而导致多愁善感的性格,柔弱的身躯下,看到落花都是会感伤到流泪的。
由于从小生在扬州城,母亲从小就在她耳边经常说起娘家是多么的家世显赫,所以从小就对贾府充满着拘谨和敬畏,母亲去世之后,被父亲将其送自外祖母身边,虽然贾母格外疼爱黛玉,但她总是有一种寄人篱下之感,所以难免心生思念母亲之情,在这样的情况看,除了贾母,黛玉把宝玉当成自己唯一的依靠,一旦感觉宝玉疏远自己,或者跟别的女孩子有过分之举,她就自然以泪洗面了。
所以说,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都是彼此眼中最美的景致,但想黛玉眼中又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林黛玉之灵性存在
按《红楼梦》的开篇之意,林黛玉是仙子下凡还愿的,那小说中具体是怎样去体现黛玉之灵性存在呢?读过《红楼梦》的都知道,它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程伟元、高鹗续的一百二十回的“程本”,一个是曹雪芹八十回的“脂”本。两个版本中对于林黛玉的出场的描绘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不同的描绘,也正是反映林黛玉之灵性所在。
如果大家看一下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张爱玲对高鹗是毫不留情的,她说《红楼梦》读到八十一回就不想读了。的确,八十回以前和八十回以后的写法完全不同,其中最重的一点就是,在《红楼梦》中最重要的女性林黛玉在前八十回,在她第一出场的时候,文章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形象、服饰描绘的是非常具体,但对于林黛玉是只字未提的,林黛玉想梦一样,忽然来了,又忽然走了,有点像我们说来如春梦、去似朝云的感觉。但在八十回后,对林黛玉就有了衣服和脸上五官的描绘,仿佛林黛玉一下子就像是食人间烟火似的,这前后一对比,两者的差距就很明显了。
所以说,在曹雪芹的小说里,林黛玉就像是一个从天上掉下来跟大家玩了一场又走掉的女孩子。等她走了,你忽然记得有她,可你想不起他是什么样子,她的美像月光一样,不着痕迹,船过水无痕的感觉。仙子的容貌是没法描绘的,所以在前八十回里,是找不到林黛玉任何穿着和穿戴的描绘。
《红楼梦》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书,一个好的作品,完不成,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事。很多音乐家最好的交响乐也不见得是完成的,很多出名的绘画也不见得是完成的,最终曹雪芹笔下林黛玉的结局是怎样,谁也不得而知,说不定就是没有结局呢,泪流尽了,恩还完了,说不定就飞升仙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