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1945年,这个父母亲、妹妹先后去世的孩子叫铜锣,他一路乞讨,冰天雪地,体力不支的他,噗通一声扑倒了水面,命运的巧合,这个船主救了他,第一次,他感觉到了红泥炉的热量,被子的温暖,还有肚子里的实实在在。这个船主叫瓜叔,每天都会挑着几块糖饼子去卖,手里是敲着那个伴随他多年的铜锣。
日过境签,当铜锣知道,这丰衣足食的背后是瓜叔“顺”的东西置换后,他开始厌恶这条船,这条救他于危难的船。文中这样写道“瓜叔的脑袋很少转动,但瓜叔的眼睛一定在东张西望。瓜叔喜欢将目光从眼角射出去,他看铜锣有时候也这样看,这样看,好像已经成为他看人、看物、看天下的习惯了。”
于是他第一次的抉择开始了,他故意没有去按瓜叔的指令牵走那只羊,反而带着芦花,一只野鸭,那只后来伴随他走了很长的路的伴儿,头也不回的走了。
铜锣又开始了他的乞讨生活,挨饿受冻、被狗咬,被别人追着打,他又开始想念在船上的生活,那个可以填饱肚子,有地方睡,有衣服穿的生活。
他再次回到了瓜叔身边,随之而来的还有个在水桶里获救的孩子“桶”。这三人组再次踏上这条船出发了。铜锣在这期间救过自己也救过他人,他撵走了桶,让他远离这条“贼船”,然而乞讨的日子让桶差点失去生命,也救过曾经被因他偷盗而失去父亲的芹芹,瓜叔也救过自己,在落入歹人虎口,瓜叔拼尽全力舍了大半钱财赎出了铜锣......
故事的最后,趁瓜叔外出之际,铜锣一把火烧了那条原本也属于瓜叔的那条船,带着桶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选择。
这本书中的瓜叔,早年女儿也被偷了,生活和良知他也常常矛盾,但最终在那个社会下,选择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