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醒来,儿子吃完奶,又睡了。不巧,女儿被惊醒了,陪她去厕所,回来躺在床上,除了儿子的呼吸声,有些鼻塞吧,就是窗外传来的几声猫叫。辗转难眠了,索性随着思绪胡乱游走吧。
本命年了,过了35,往下一个腊月的生日去了。以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重心,相夫教子,尤其要做好母亲,特别是要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惭愧,还是做不好。高中英语教了13年,往14年去了,从16岁开始学习师范教育,快20年了。六岁启蒙快30年了,究竟什么是教育?究竟怎样教育自己,教育孩子?究竟什么是生活?
回想自己的前半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现在能回忆起的点点滴滴大部分与学校生活有关。但同时,母亲对我的性格塑造也起了很大的影响作用,父亲就只是配色了,但的确不可或缺。
学前班,只记得老师很严厉,男老师,谁学不会,就会用手指敲谁的头,我怕疼,且不笨,似乎没被敲过。记得李芳同学的“鸟”字不会写,我去她家教过她,她爸爸做了“煮馍”,很好吃。据说,我小时候和她住对门,吃过她妈妈的奶。小学,记得,一年级老师问,长大想干什么?我那时并不知道理想,头脑中大抵也没有几种职业,就说想当老师。结果一语成谶!还记得一直做班长,全校广播体操也由我在台上领操。五年级毕业,班主任说怕影响学习不让干了,我立刻不乐意,结果又当上了。还有,也许教师工资低,男老师都回家做农活,没几个全身心教学的。有一位副校长,很有毅力,干完农活,什么课都教,这是后来才知道,只教过我音乐。校长李老师,四年级开始教我们数学,直到毕业,算是挽救了我们全班的数学。没有他,也许我的命运也要改写。
小学毕业那一年,全班35人,7人考到镇一中,我是第一名。那一年暑假,有三位同学生命定格在了12岁。一位女生忍受不了母亲对于她没考上一中的指责,服农药自杀。一位男生,在邻村水库游泳溺水。还有一位男生,因为母亲错怪自己偷了别人地里的水果也服毒了,据说半路后悔了,但还是没救过来。而我在暑假第一天,就因为学骑自行车,左脚被玻璃碴割了一道一寸长的口子,现在还有一道疤,整个暑假就在家休息了。
到了初中,因为想家,成绩一个月倒退了40几名吧。后来,因为班主任的一句刺激,又发奋赶上了。当时,我做完作业,对照了一本旧书,他说我太聪明了,真是小看人。后来一个年级四百多人,我考过年级第二。全市语数外三科联赛第42名,英语在大市也获了奖。初三毕业,全年级考了45名左右的市一高,很不少了。全市80万人,全镇10来万人,统招200来人,按人口比例超了25人左右,可见母校那时还是很厉害的。再后来又读了四年大学,应聘到这所高中。总结四年大学,基本上就是疲于应付学业和各种证书考试,生怕找不到工作。头两年还干过家教,后来学业紧张,记得有人给了一张大相国寺的门票都没去。
家庭教育具体场景记得的不多,总体就是父亲总生病,且多数在单位。母亲在家经营商店,干农活儿,为了生活奔波,几乎没有专门辅导过我们仨。但是母亲,勤劳,坚韧,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的性格还是对我们有很大影响的。有一次,一位醉汉,可能因为生意竞争不过,耍酒疯要砸我家柜台,我又气又怕。母亲说,努力上学,将来脱离农村,就没这么多事儿了。果然,我们姐弟三人大学毕业都顺利找到了工作。还有一次,二妹高考失利,不想上学了,母亲带她去亲戚的烧鸡店,看了一晚上,臭烘烘的,烫鸡毛什么的,回来硬逼她继续复习。最后,二妹考上一所二本,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
现在到了教育女儿的时候,幼儿园我不仅不辅导功课,还告诉她开心就好,文化课几乎什么都没学,拼音也不会,本想着在游戏中开发思维,结果似乎相差甚远。因为幼儿园教师估计也没有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没有那么高的水平吧。结果,小学入学测试班里倒数。幼小衔接也跟不上,每天疲于应付家庭作业,老师仿佛默认她们拼音都学会了,字也会写,每天做为家长要辅导,要签字,奇怪,在学校都干啥了?一学期就两本文化课书,那么着急干什么?作业那么多,啥也没学会。先开始我满是抱怨,但是一学期下来,女儿也是有很大进步的。开始反思了,也许现在社会变了,所谓“剧场效应”,别人都站起来了,咱们不站起来恐怕啥也看不到了。文化课还是要学好,才能提高将来考进好大学的概率,毕竟资源有限,竞争激烈。同时也要想办法,让她发现自己,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不要把自己弄丢了,像我们一样。
任重而道远,生活仿佛就剩下柴米油盐了,所谓眼前的苟且吧!怪不得总觉得心里有一块空落落的,不知道远方在哪里吧?可是想想父母,大半辈子都在为生活奔波,为儿女操劳,老了老了,又去照顾孙子孙女,何时为自己活过?
我们还是好了很多,起码生活稳定,还是应该整理心情,做好规划,脚踏实地,抬头望天,不能过于盲从,又不能太各色。
从凌晨写到了半夜11点,见缝插针地修改,儿子终于睡了,梦中还不情愿地哭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