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则故事说老总同时聘了两个员工小甲和小乙,三个月后小甲平步青云,小乙还在原地踏步。小乙心里有些不平衡,去找老板理论,说一起进来,凭什么小甲可以很快升职,自己却是扫地僧一个。何况平时自己工作一直兢兢业业。
老板只是笑笑,让小乙去看看市场上有没有土豆卖。小乙听了后,特别积极跑了出去,过了一会儿满头大汗地回来,没等老板问就介绍说只有一个人买土豆。老板问多少数量,小乙傻眼了,心里直犯嘀咕,为什么要问问题之外的问题。心里虽不痛快,脸上还是和颜悦色的要求回去问一下,于是又跑回去问老板多少数量。并以最快速度回到单位,把了解的情况告诉老板。小乙得意地认为,自己表现应该不会差。没想到老板没有就此刹车,继续问价格。这次,小乙不爽了,说到:“老板,这些问题你开始为什么不一起说出来?免得我这样接二连三的跑。”
老板看了看小乙,把小甲叫了过来,让他去看看有没有土豆卖,小甲回来后向老板汇报到,市场市场上只有一家卖土豆,价格,数量,质量……全在了解以后报给了老板,并且还带了一个样品回来给老板。
听小甲的汇报后,小乙只能面露愧色,不好意思说什么了。这个故事引起我很大感触,不说别人,就连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一直以来同样存在着小乙一样的心理,觉得我是职员,只是谋一份差事而已,做好分内事就是对单位最大的贡献了。没必要多管闲事,到处揽事,那叫自讨苦吃,别人都可以舒舒服服的,凭什么我要苦哈哈充当火线员。
殊不知,这样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技能也没学会,想要有所作为基本不可能。
反观那些,各种事情都打头阵,冲在最前面,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朋友,不用多久就可以谋得一份相对好的职业,有着稳定的生活。
看过赵星写得一本书,印象很深的一个词是“主动”。
书中提到主动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实则为一种思维方式,这同样是打工者和老板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平时多数人的工作状态都是老板安排什么做什么,老板除此之外,觉得多付出一点就吃亏了,成天计较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书中还提到,这样的人,应算作没有全局观的人,也永远只能打工,还是工资很低的那种。因为他们想的永远是,我是一个打工仔,何必要用心?但实际上,我们应该像老板经营公司一样经营自己,像老板一样管理自己。自己带动自己往高处走,而不是到时间找老板要升职加薪。凭什么老板天天走在刀刃上赚钱,你就该躺着在家数钱。
什么时候都一样,主动了才能掌握主动权,这样到时才可以主动选择有品质的生活。被动的人只能等着被选择,就如一头牛,永远是人主宰它命运,根本翻不了身。我们是人,主动权和被动权全在于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就有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