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小朋,是二姑家的孩子,今年高考,以409分的成绩被甩在了普通本科院校之外,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震惊,早在看到全市高三学生第一次质检成绩时,我已经被雷倒了,一练数学28分,总分320,这是我印象中要考上重点大学的表弟吗?尽管他解释说自己发烧了,但这对于从高考大军中走过,在高中任教的我,不过是一个最苍白无力的借口,反观高考成绩,我倒觉得他超常发挥了。
小朋是我以前羡慕的“市里面人”,铜铃般的大眼睛,白静的皮肤,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第一次到我家的时候,他四岁,吃饭的时候跟我聊陈水扁这么猖狂,我们为什么不武力把台湾收回了,当时一边的妈妈不由感慨:“才四岁,家里面的孩子还在街上掏鸟、爬墙、骑扭扭车,看人家小朋,市里面的孩子就是不一样!”,说实话,当时的小朋,真的跟街上的孩子不一样。
小朋小学就读于市里面最好的小学,成绩一路开挂,家里奖杯摆满了桌子。初中就读于全市最好的私立初中,顺理成章的,也进了重点高中,但为什么三年后成绩就这样了呢?我一直在思索,试图找到答案。
-1- 不被最亲近的人认可。
姑父是最普通的上班一族,领着微薄的工资,连养家都不够,二姑在打零工,他们属于城市中比较拮据的人家。小朋从小跟着已经退休的爷爷奶奶,爷爷很强势,一言不合就拍桌子摔板凳,不让吃饭。每每看到爷爷生气,小朋就噙着眼泪低着头不敢说话,小心翼翼的等候惩罚。有次二姑跟我说:“小朋爷爷跟我说,小朋很聪明,比他爸爸脑袋灵多了,但是我们都不要告诉他,免得他骄傲。”他的爷爷上了军校,在公安局上班了一辈子,在家里说话自然很有权威,大家不约而同的听了他的“建议”,那就是不能表扬孩子,要让他知道,自己还差的很远,必须不断努力才行。就这样,小朋在爷爷的教导下考入重点初中,由于学校私立化,教师奖励机制健全,老师们对学生极其负责,把学生送入重点高中是终极目标,表弟如愿了。
-2- 从“包教”到“一视同仁”,心里落差大,没有走出“被遗弃”的漩涡。
上面交代了,表弟呆的初中是全市升学率最高的私立初中,老师们会把每个学生的各科成绩放在办公桌上反复研究,并根据他们的强弱势进行“包教”,每个学生都有帮扶自己的老师,三年下来,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甚至多过于父母。进入高中,学习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老师会将知识的精华在课堂上讲出,然后需要学生课下消化,你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独立思考上,遇到问题去找老师解惑,而这一点他到临近高中毕业都没有领悟。二姑告诉我,小区人问他们学校学习紧张吗?他说在他们学校,全凭自己学习,自习课上老师转着等着学生问问题,对于16-18岁的你们,这是你应该学会的学习技巧和高中生活方式啊!而胆小怯弱的小朋,高中三年下来,基本没向老师开口问过问题,从最初的不适应没人管到后来不屑于让人管,在自己孤独的角落里自生自灭。
-3- 陷入青春期“早恋”的泥潭。
爱情是件很美好的事情,它会让人学会成长,懂得体谅并且带来温暖。对于情窦初开的孩子来说,喜欢一个自己欣赏的异性是非常正常的心理发育过程,但是发生在冲刺未来人生的高中阶段,如果没有好的自制力,上课胡思乱想,对考个什么样的大学没有既定的目标,不懂得与爱慕对象保持距离,总想粘在一起,怯于与家人沟通,就难免影响学习,我不知道小朋属于哪一种,我只听说到了他对家人的心里防备,不喜欢听到说教的言辞。
大家眼里一直好好学生的小朋,高考被甩在普通本科院校以外,源于有个在家里绝对权威的爷爷?源于有个教育孩子不自信的父母?源于自身心理素质的薄弱?那个幼时走在同龄人前列的孩子,怎么就一步步的落后于人了呢?面对高考这个算是可以逆袭命运的战场,多了几分惆怅,少了更多选择。青春是最美的形容词,象征着能量和希望的共存。希望小朋可以报个好学校,选个好专业,真正的站起来,不再是为了谁,就为了自己,努力的过一个让自己满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