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
讲一个小时候令我快乐的一天。我在上学前,我学会了数数。有一回奶奶在做饭,我就给她数数,一直数到了200,奶奶夸我真能,我感觉我好能啊!
在后来的成长过程中,在上学时只要我能做出一道难题,我就感觉自己好能,感觉学习特别快乐。在工作中只要我能达成目标,我也感觉自己好能好快乐。有时自我感觉讲的不错,还能支持到他人,我就感觉自己好有成就感,充满快乐。这种能的感觉经常让我体验到快乐,“好能”是我快乐的源泉。
再讲一个我不快乐的一天。小时候有一次家里有人来玩,我躺在床上叉着双腿睡着了,起来以后被奶奶一顿骂。我感觉我好委屈,奶奶又没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怎么知道呢?却被骂了一顿,我很委屈。
在以后的生活中,只要被别人否定就容易激发我的愤怒情绪,就容易爆发争吵。上初中时哥哥不会做的题向我请教,只要在我讲的过程中,他一说“不对”二字,我立马烦,不愿意给他讲了。工作后,我经常因为被别人的否定而与他人发生争执。在家庭中也经常因为老公一句否定的话,引发我愤怒的情绪,和他发生激烈的争吵。
从上面例子中看到引起我快乐的都是有能力的感觉被引发,引起我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是被否定的感觉被触发,同样的模式在重复。这就是我的一个图式。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人往往是经验主义的,过去的经验会对其未来认识事物的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和解释的作用。
图式的主要作用包括:
1,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个体觉知他人,往往与图式有关的信息处于注意的中心。比如让我有能力的感觉让我产生了快乐,当我无论做什么事时,有能力这种感觉特别容易被我觉察,引发我的快乐,我也愿意做让自己感觉有能力的事。
2,影响记忆。个体在社会知觉中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我快乐的记忆中,让我有能力的体验记忆更多。
3,影响自我知觉。个体会根据已有的自我图式,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自我图式是个体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认识。比如别人对我一个否定,就会立即根据以往的图式产生我不好的信念,而我不允许别人这样看我,于是引发我委屈、愤怒的情绪,甚至转向对别人的攻击。
4,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个体知觉他人,看见的往往是他想看见的东西,即个体倾向于用图式解决知觉对象。当别人对我否定时,立即会被我觉查到并加工出对方不友好。别人对我一个认可时,我认为对方是对我能力的认可,感觉特别快乐。
一个人在以往成长过程中,他的经验引起了他的什么情绪,会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断重复,尤其是在7岁之前经历了什么?下载了什么程序?产生了什么思维模式?如果不察觉改变,就会一直以这个模式进行重复。比如有人自由感到快乐,被控制感到痛苦;有的人与他人发生链接感到快乐,被冷落感到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
当我们觉知到自己的模式时,积极的模式我们可以有意识的创造这种感觉。消极的模式,我们可以觉察到这是我们自己加工出来的东西,别人不一定是这样想的。当有觉察时,就有了改变的可能。
让你经常快乐的感觉来源是什么?不快乐的冲突又是什么呢?你又在用什么方式让你的孩子体验到快乐与不快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