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开始喜欢上在QQ空间记录自己,文章、短语记录了那些年的许多故事和心情。
转眼间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十年间我几乎没有停止记录自己。只是越来越碎片化。
经常翻看过去的文字,有些过往在文字和图片中有重新演绎了一番。而还有许多的往事即使凭借文字、图片,也难以拼凑出形状了。
QQ空间有一个“那年今日”的功能,有一段时间很喜欢翻看,看看那年今日的自己的样子。
2012年我开始使用微信,逐渐的用微信朋友圈记录生活。日子用细碎的字句记得着。
当我看到书中很美或者很戳心的句子时,我会晒出来,帮助自己记得。
有时候我拍了一张美美的图片,我也会选择一段句子,或者自己写一段话配合图片。
疯狂的时候,一天要记录几条或者近10条的圈圈。再后来朋友圈变成了大卖场,有朋友说,朋友圈没有可看的东西了,好在我的圈圈还有可看的价值;还有朋友说,她每天晚上临睡前都去我的朋友圈看看我当天的动态。这些评价都曾让我欣喜。
我一直以来都是忍不住晒自己生活状态的人。后来,看了一些例如刷存在感,暴露自我等负面的评价后,我对于发朋友圈有了困惑。
反思自己,也许那么“积极”发朋友圈真的是寻找认可,想得到“认同”……也曾努力的停更,但是终究就像戒不掉的“瘾”,一再的重新来过。
后来索性顺其自然,自觉发朋友圈除了引起别人关注外,朋友圈也帮助我记录了我的生活状态,很多事情都靠当时发的圈圈寻找印记。甚至很多时候被曾经的自己感动和触动。
今天是2018年的最后一天,早上躺在床上和老公商量约朋友晚上一起跨年。老公问我去年我们去哪了?讲真,我实在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圈就派上了大用场。我翻到了去年的今天,原来去年我们两个人去看冰灯了,没有和朋友一起玩。
前几天与朋友聚会,我们只记得很久没聚了,却忘记了最后一次聚会是什么时候了。这个时候我的朋友圈又大显神通,我很快翻到我们最后一次聚会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聚会的内容。
之于生活每个人的记录方式不一样,也许记得或者不记得也不重要。而生活于我,还是愿意用图片和文字去记得。
如果非要冠以某些名目或者目的,那就坦然接纳好了,总好过一面张扬,一面压抑的拧巴着来得舒服。
虽然总是高举“做自己”的大旗,但是依然不自觉的被定义,被束缚。
就像冯唐说的那样擅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
如此生活该自在很多。
谁不是在生活中,笑笑别人,也被别人笑笑呢!
我笑话别人的时候,无非是出于嫉妒、自责的作祟,其实与别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没有多大的关系。
所以说,学会慈悲,与其说对别人慈悲,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慈悲,放过了他人,其实就是放过了自己。
2019年继续把生活过得美好,继续记录那些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