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工作的经验使我深信:学校教育的缺点之一,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阅读。没有这样的阅读,学生就没有学习的愿望,他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狭隘和贫瘠。
我们力求使每个少年、每个青年都能找到一本他“自己的”书,这本书应当在他的心灵里留下终身不可磨灭的痕迹。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学艺术的。阅读这样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
读到这段文字,不禁让我想到了新网师提倡的根本性阅读。如果每个孩子都在中学甚至自己的小学时代,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影响自己一生的“根本性书籍”,并在反复的阅读中汲取营养,那将是怎样一种美妙的事情。
因为那种真正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变得宽广和丰富。孩子在反复的阅读中,能够透过主人公的事情和功绩,发现自己并认识到真正的自己。他们由此开始思考人生,改变现状,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和自律的人。
对所读的东西的领会,取决于阅读过程的情绪色彩: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是一个强大的杠杆,用它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不随意,实际是特别积极的。一个人在中小时代读过的那些书,会在他的心灵下留下什么痕迹,——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让他们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就是追求思想之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享受到幸福 ,这样书籍才能在他心目中留下痕迹,他们的智力兴趣才能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宽广,内心也会越来越充实。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会自习进行教育,变得更加的理智和赋有情感。那种被动的强迫的学习,将会被主动的、自主的探究所取代。
让书籍以快乐的激情去充实年轻的心灵吧!让书籍去占据青年时代吧!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书籍永远是一个新奇之物,如果年轻人总想单独地躲起来去享受这种瑰宝,如果在青年当中有许多这样有读书癖的“怪人”,那么我们的社会目前还不能对付的许多棘手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要想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热爱程度,我们就应该在家庭和学校范围内打造舒适的阅读环境。首先,要有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丰富的书籍。要让孩子无论是在家庭、在班级、在学校都能随手拿到自己喜欢看的图书。书籍的范围要广,不仅有故事类的,还应该有人文社科类的,历史百科类的,军事科学类的,财商类,人物传记等。学生自己阅读书籍后,教师要在适当的场合提供班级图书交流会,让孩子们以自己喜欢的形式向大家推荐自己看过的书籍。这样的交流和推荐会让阅读更加的深入,也能更深地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要让那些在家庭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没有书籍就会感到精神生活很贫瘠的环境的儿童,以及那些在学习上遇到严重困难的儿童,一定要拥有丰富的个人藏书。在学生上小学的年代里,遇到学生的生日,图书节,少年队组织周年纪念日,学生入队和入团的日子,学校少先队组织,家长委员会校长都给学生赠送书籍。
在那些重要的节日里以书籍相赠,让孩子们既感受到了师长对事情的重视,增加对书籍的热爱;也得到自己心仪的书籍,而感到无比高兴。从而激发孩子们更加积极深入地投入到阅读之中。这样的积累帮助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图书角。由此我也想到了新教育实验的个人图书角打造也一定是受苏霍姆林斯基的启发。
像书中说的那样: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该关心,让每一个中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的个人场所里有丰富的科学书籍。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的年代里,就应该开始深入研究人类知识的某一领域,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钻研。要让一个人在少年期和青年早期多读、多想、多探求,他才能够似乎偶尔地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个专门领域。
让每一个学生都通过自己的具体途径而达到迷恋某一门学科的境界。学生一般的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师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
只要一个少年,刚刚发现他最喜爱的学科教师就必须注意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现在的学校教育缺乏了那种真正的理想教育,孩子们受外界影响,也盲目的追逐当明星,做主播,成为网红。面对这样思想和精神贫瘠的一代人。就让我们借助书籍,借助孩子们喜欢的书籍,去完成对孩子伟大理想塑造的任务吧。让他们在书籍阅读中找到自己要探索的领域,接下来要完成的人生理想。
每个教师都力求做到是他的学生在最喜爱的学科方面知道的东西比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多好几倍,这一点是要靠课堂教学和整套的课外活动的相互联系来达到的。每一个学生在个人藏书中都有一大叠有关最喜爱学科的书籍。
当孩子拥有了丰富的智力背景,书籍上的那点东西对于他来说就是沧海一粟时,他在学习课本的内容就变得轻松起来。引导孩子们对自己喜欢的学科进行反复阅读并做好摘抄。
先做一个爱阅读的教师,每天在班级内抽出20~30分钟时间,和孩子们共同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静静的接受来自人类智者们的心灵告白。结合着部编版教材内的快乐读书吧,和孩子们共同阅读相应的书籍,并在班级开展读书讨论交流会。让师生在共同交流讨论中,享受书籍带来的快乐,感悟人生的真谛,探索生命的奥秘,拥有属于我们的班级密码。阅读的路上我们一起前行。
如果一个正常的人没有在任何一门学科上取得成绩,如果他没有一门自己喜爱的学科,那就说明这样的学校是很差的。
而现在这样的学校真是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北方的学校教学目标定为追逐分数。孩子们已经没有了静静地坐下来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了,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习题和卷子占用了。这些学校里的孩子是悲哀和贫穷的。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