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除夕是正月最具仪式感的序幕。
那么,元宵就是正月最热烈的句点了。
在之前,我们介绍过了除夕饮食,那么作为吃货的小君则能忽略元宵节最爱地汤圆的传说呢。
我们知道正月作为岁首是从汉武帝颁布了《太初历》开始的,自此年初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成了最为特别的存在,而汉代最重要的太一祭祀亦是在正月十五这日,这让正月十五在汉代便具备特别庄重的仪式感。
只可惜,汉武帝时期的正月十五还不叫元宵,也少了几分喧闹的喜庆气息。
那么,元宵的名称和这份独有的热闹劲儿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从汉武帝宫中一位叫“元宵”的御厨娘说起。
据传元宵有手制作元宵的好手艺,因此被征召入汉武帝宫中成为御厨娘。常看宫廷剧的朋友们定然知道,即便高高在上的妃嫔们入了深宫亦是身不由己,对于对于地位低微的“元宵”来说,人情淡漠的深宫更是煎熬,于是“元宵”日日望着宫阙朱墙,月圆月缺的消长,“元宵”越发的思念自己亲人。
那日,正月月将圆时,想到这重重宫墙的阻隔,这一生或许再无缘见自己的妹妹和双亲了,“元宵”一时心如死灰便欲投井,正巧被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遇上了。善良的东方朔劝下了“元宵”姑娘,并答应她一定想办法让她和亲人们再见上一面。
于是,正月十五前,东方朔便到京城街头摆摊占卜。每来一个人占得的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一时间,京城中人人恐慌,人们纷纷求问消灾解厄的方法,东方朔便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赤衣神女下凡火烧长安城,您们可以向皇上寻求办法”说着丢下红贴扬长而去。城中百姓拾起红帖便去求助皇帝。
汉武帝见红贴中书写:“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百思不得其解,便去询问聪明的东方朔。于是东方朔便帮汉武帝想出了个法子:据传火神君最爱吃元宵。到了火神君降临那日,我们只需做好元宵恭迎火神君,让他手下留情即可。不过为瞒过天庭不让火神君为难,那日可令城内百姓挂红灯,燃鞭炮,见城内一片红火光芒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时,再通知城外百姓十五当晚进城观灯便可消解京城之灾。
汉武帝听后,深以为然,于是下令照做。
待到正月十五入夜,长安城张灯结彩,城外人们也入城赏灯,满城熙熙攘攘,红红火火。而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入城观灯。当见到城中那大大的“元宵”宫灯时,他们惊喜的发现了“元宵”姑娘的身影,终于在正月十五这夜,“元宵”姑娘终于与心心念念的亲人们团聚了。
一夕热闹后,京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年年正月十五做元宵,燃红灯供火神君,而“元宵”姑娘也获得了一年一度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在团圆与爱的加持下,“元宵”姑娘的元宵做的越发美味,而正月十五也渐渐成了元宵节了。
这是个颂扬团聚的美好传说。虽说历史上元宵吃汤圆的习俗应是始于宋代,但这不重要。在这个美好的节日,我们需要的是团聚的仪式感和热烈喧闹的氛围来为正月画下一个浓墨重彩的句点。
今夕之后,
心之所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