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我在小的时候——我说的“小时候”指的是13岁之前——其实还挺确定自己未来的理想的。那时候我以为梦想和理想是一回事,而且事到如今,我也觉得在这上面咬文嚼字根本没啥必要。
这几天我妈劝说我考博,眉飞色舞地给我的姓氏后面冠上“博士”的称谓。其实走到现在这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
我没有一个很平凡的童年。
当然也玩过泥巴,学校运动会也参加过班级跳大绳,甚至还参加了不少表演团,过着在学校混日子,却比谁都忙的生活。忙着上课外班,学跳舞、学滑冰、学钢琴、学画画、学羽毛球、学英语……当时过得很痛苦,跟班主任请事假的后果就是要拉筋和背新概念,每天都在为第二天的到来而烦恼,然后因为疲惫陷入昏睡。
电视剧里熊孩子们组团逃课、欺负老师、偷家长钱包,这些叛逆我都没有体验过。
唯一的一点逆骨,就是坐在钢琴前,被父母暴打也不肯把手放到键盘上。然后因为母亲愤恨又失望的眼泪,意识到自己的抗争毫无意义,绝望地反复练习那一首肖邦还是巴赫。
然后有一天,我从《故事会》看到了一篇悬疑小说。故事讲的是有一对年轻父母请了一个保姆照顾家里刚一岁的孩子,但是发现孩子身上出现伤痕,于是将保姆告上了法庭。故事的结局,其实孩子是痛觉缺失症患者,身上的伤口都是他自残的。
看到这个故事,我找到了我第一个梦想——失去痛觉,然后从我的卧室窗户跳下去。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写作。
经历了小学三年的孤立,以及后三年换班之后接连不断的请假,我就像一个完全活在文字里的人,话变得越来越少,写的字越来越多。
但我不喜欢看书。尤其是父母塞进来的四大名著或者国外精简版的著作图书。有段时间他们还要求我看完之后写读书笔记,不过忘记什么原因,总之是没有坚持几天。
初中的时候拿全班同学的名字写了一部特别中二的小说——的开头,然后偶然间被全班传阅,至今想起来都是一件极为羞耻的回忆。
随之我找到了我的第一个理想——成为一名作家。
说到这里,你意识到理想和梦想之间的距离了吗?
不是什么“一个可以实现”,“一个不能实现”。
而是我的梦想,即便到了我现在的年纪,依旧蛰伏我心中的某处,并且为了实现它,而付出一切代价。至于理想,可能在某一天,因为某一个领悟,而偏离轨道。一开始可能会觉得丧失目标,但慢慢就会意识到,这些变化其实无伤大雅。
现在我在为成为一名编剧而奋斗。这之前我想过建一座酒店,让我的家人住在顶楼。再这之前,我想过成为警察、医生、消防员,救他人于水深火热之中。不过我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所有的这些都化成我的择偶标准,为我之后母胎单身的现实打下基础。
我在年轻的年纪里,拿到了一些从前我不敢想象的东西。都是拜我父母所赐。这句话完全是褒义的,因为你根本无法想象对于一个家庭主妇,在孩子身上付出的代价有多么深重。而我的父亲,小时候没少打骂过我,骂我不是东西,总之是一个很严厉也很喜怒无常的人。因此我跟他的关系总是很疏远,但这个五口之家,最终都是由他一人担负起来的。
可能这就造就了我自己的迷失。达成自己的“理想”,赚很多的钱,让我的亲人享福。
至于这个“理想”是什么,其实也无关紧要了。
我觉得我最终还是会顺着母亲的意思,去考博。未来会有更多选择——像我母亲说的——有个博士头衔,总归不是件坏事。
我的理想总是在变化的。但我自始至终只有一个梦想。
现在我坐在书桌前完成这篇文章,面前是我从小到大面对的窗户。
这个梦想,我想在我完成“理想”之后的某一天,总有一天会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