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以孩子英子的视角记述了自己童年的故事。曾经看过电影,记住了“成人的世界只有利益,孩子的眼里才分对错”,更记住了英子那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纵然年幼的英子无法理解那些“旧事”,她的好奇与童心让人印象深刻。
读这本《英子的故事》,能更深刻的了解发生在林海音以及那个年代的故事。与《城南旧事》小说题材不同,这本《英子的故事》更像是散文合集,一篇篇散文行云流水,以平实的语调、小孩子的视角记叙了英子小时候的世界,充满着童心和好奇;也记录那个变革的新旧交替的时代。
林海音,曾用名林含英,英子是她的小名。读《英子的故事》,我总觉得英子是在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庭环境下长大,她的爸妈尊重她的想法和意见,也以宽容之心对待英子的各种要求,才最大限度让英子保留她的孩童特质。无怪乎她的孩子写这本书的序时,还回忆了母亲成人后的“天真”。
就拿理发来说吧。小小的英子看到别人剪去了辫子,内心蠢蠢欲动,但又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有些煎熬。她跑到妈妈那里“投石问路”,又半“耍赖”半撒娇式的非说妈妈答应了自己剪头发。软磨硬泡和妈妈去了理发店,理发店说其他女学生是自己剪去的辫子他们负责修剪。待剪好了上海时兴的短发,又怕被人笑被爸爸说,没想到爸爸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带过。读至此处,一个俏皮、爱美、追求时髦又敏感多变的小女孩跃然纸上,而宠溺女儿的妈妈更是让人会心一笑。话说,哪个女孩不是这样,都有些小心思又有些反反复复呢?
还有上当受骗。英子和孩子们去天桥买布,看到卖布的人和买布的“托儿”一唱一和“做戏”。她学着大人样子和卖布的人讨价还价,还了价格后扭头就走,自以为买了个好价钱,却不料只有八尺的布买了个十二尺的价格,布料只够做一身旗袍。同样是上当受骗,在林海音笔下变成了诙谐幽默一段童年趣事。
从琐碎的童年往事中,也能依稀看到时代的印记和岁月的流失。虎坊桥的老乞丐,宋妈说“皇帝也不换”。可是,若非那样的时代,怎么会有人流离失所呢?北伐成功,日本人让英子举着青天白日旗拍照片,记录那个时刻,人们当时会北伐成功后的格局焕然一新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啊?孩提时代找不到三妹全家人非常焦虑,英子全家去了台湾后和三妹隔着一道海峡,数十年无法通信,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串起了童年的记忆。而给祖父和哥哥的信笺,记录了父亲离世、祖父离世的消息,多么的伤痛,小英子也在这些伤痛中成为家庭的依靠,一天天成长起来。
……
《英子的故事》很美,小孩子的纯真与美丽的插画,还原了一个时代的故事。
《城南旧事》之外,还有故事!